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国有企业反腐斗争 | 第8-9页 |
1.1.2 政府审计腐败治理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创新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4-23页 |
2.1 理论回顾 | 第14-16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页 |
2.1.2 寻租理论 | 第14-15页 |
2.1.3 经济人假说理论 | 第15-16页 |
2.1.4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16页 |
2.2 文献回顾 | 第16-23页 |
2.2.1 高管腐败 | 第16-19页 |
2.2.2 政府审计腐败治理 | 第19-22页 |
2.2.3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的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1 高管腐败量化分析 | 第23-24页 |
3.2 高管腐败特征分析 | 第24-27页 |
第四章 政府审计与国企高管腐败关系分析 | 第27-36页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27-30页 |
4.1.1 政府审计对国企高管腐败治理的直接作用分析 | 第27-28页 |
4.1.2 政府审计对国企高管腐败治理的间接作用分析 | 第28-30页 |
4.1.3 政府审计高管腐败治理随时间推移的效应增减分析 | 第30页 |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 第30-36页 |
4.2.1 变量选取 | 第30-34页 |
4.2.2 模型设定 | 第34-35页 |
4.2.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45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36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5.4 政府审计公告治理随时间推移的效应增减分析 | 第40-41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41-4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 第45-48页 |
6.1 结论 | 第45-46页 |
6.2 政策性建议 | 第46-47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