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静注脂肪乳的制备与性质考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30页 |
·脂肪乳简介 | 第12-19页 |
·脂肪乳定义 | 第12页 |
·脂肪乳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脂肪乳的处方组成 | 第13-15页 |
·脂肪乳的分类 | 第15-16页 |
·脂肪乳制备方法和工艺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脂肪乳的形成 | 第16-17页 |
·乳化设备 | 第17页 |
·脂肪乳的制备 | 第17-19页 |
·脂肪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19-21页 |
·物理稳定性 | 第19-20页 |
·载药脂肪乳体内清除过快 | 第20-21页 |
·灭菌方法 | 第21页 |
·脂肪乳的应用 | 第21-24页 |
·营养型脂肪乳的临床应用 | 第22-23页 |
·载药型脂肪乳的临床应用 | 第23页 |
·脂肪乳的使用注意事项 | 第23-24页 |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 | 第23-24页 |
·引起变态反应的注意事项 | 第24页 |
·肝功能损害的注意事项 | 第24页 |
·引起脂肪超载综合症的注意事项 | 第24页 |
·引起DIC的注意事项 | 第24页 |
·引起低血糖的注意事项 | 第24页 |
·脂肪乳的标准正文 | 第24-27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1 药品,试剂 | 第29页 |
2 仪器,装置 | 第29-30页 |
第二章 10%营养乳剂预试处方工艺与检测方法建立 | 第30-43页 |
·预试处方工艺的考察 | 第30-36页 |
·经典处方 | 第30页 |
·初乳预试工艺初探 | 第30-34页 |
·初乳两相混合顺序的筛选 | 第30-33页 |
·初乳制备温度筛选 | 第33页 |
·初乳制备搅拌速度和时间的选择 | 第33-34页 |
·处方调整 | 第34-35页 |
·加入稳定剂油酸 | 第34-35页 |
·加入泊洛沙姆F68 | 第35页 |
·乳剂高压匀质压力的选择 | 第35-36页 |
·初乳的性质对乳剂的影 | 第36-38页 |
·检测方法 | 第38-41页 |
·初乳检测方法建立 | 第38-40页 |
·目视法 | 第38页 |
·离心法 | 第38-39页 |
·显微镜检测法 | 第39-40页 |
·乳剂检测方法建立 | 第40-41页 |
·目视法 | 第40页 |
·离心法(KE) | 第40页 |
·激光粒度分析(粒径大小分布和ZETA电位) | 第40-41页 |
·PH值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初乳处方工艺优化 | 第43-54页 |
·初乳油水两相混合方式的筛选 | 第43-45页 |
·参与乳化的水相中加入全部甘油 | 第43-44页 |
·甘油溶于标识量的水中 | 第44页 |
·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初乳的单因素的考察 | 第45-49页 |
·油酸用量的考察 | 第45页 |
·两相混合温度的考察 | 第45-47页 |
·数显搅拌速度的考察 | 第47-49页 |
·直接高转速 | 第47-48页 |
·中速混合后高速制乳 | 第48-49页 |
·搅拌时间的考察 | 第49页 |
·二次搅拌的作用 | 第49页 |
·初乳正交分析实验 | 第49-52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9-50页 |
·正交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以漂油大小为指标进行分析 | 第50-51页 |
·以乳滴合并常数K为指标进行分析 | 第51-52页 |
·不同指标下优化结果的比较 | 第52页 |
·初乳的优化工艺验证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高压乳匀工艺筛选 | 第54-71页 |
·压力大小的筛选 | 第55-63页 |
·一级阀压力的考察 | 第56-57页 |
·二级阀压力的考察 | 第57-59页 |
·压力组合摸索 | 第59-63页 |
·一级阀单一压力 | 第59-60页 |
·一级阀复合压力 | 第60-63页 |
·两个压力组合 | 第60-62页 |
·三个压力组合 | 第62-63页 |
·乳剂乳匀次数的影响 | 第63-65页 |
·1000BAR压力下匀化次数的考察 | 第63-64页 |
·600BAR压力下匀化次数的考察 | 第64-65页 |
·PH值调节剂NAOH加入顺序的筛选 | 第65-67页 |
·两相混合前调PH值 | 第65-66页 |
·两相混合制备初乳后调PH值 | 第66页 |
·终乳制备后调PH值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页 |
·乳剂正交设计实验 | 第67-69页 |
·因素水平的选择 | 第68页 |
·考察指标的选择 | 第68页 |
·乳剂正交试验结果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页 |
·乳剂优化工艺的验证(重现性实验)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脂肪乳的灭菌后稳定性及长期稳定性 | 第71-78页 |
·灭菌方法的选择 | 第71-75页 |
·高压灭菌锅灭菌 | 第71-73页 |
·升温时间的影响 | 第71-72页 |
·灭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模拟旋转灭菌 | 第73-74页 |
·升温时间的影响 | 第73页 |
·摇床摆动频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两种灭菌方式的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脂肪乳的稳定性 | 第75-76页 |
·高温加速实验 | 第75页 |
·长期实验 | 第75-76页 |
·PH值的测定 | 第76页 |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脂肪乳灭菌后部分药理指标的考察 | 第78-81页 |
·全身过敏性试验 | 第78页 |
·溶血实验 | 第78-80页 |
·红细胞液的制备 | 第78-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溶血实验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全文结论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