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电化学分析法测定几种药物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药物分析方法概述 | 第11-12页 |
·荧光分析法简介 | 第12页 |
·常规荧光分析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直接荧光法 | 第13页 |
·间接荧光法 | 第13-16页 |
·新型荧光分析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胶束增溶增敏荧光法 | 第16页 |
·同步荧光光谱法 | 第16-17页 |
·荧光猝灭分析法 | 第17页 |
·稀土荧光探针分析法 | 第17页 |
·催化荧光动力学分析法 | 第17-18页 |
·三维荧光分析法 | 第18页 |
·本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主要仪器试剂和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页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电极准备 | 第20页 |
·标准溶液和电解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样品处理 | 第21页 |
·循环伏安法(CV)实验 | 第21页 |
·电解氧化/还原过程 | 第21-22页 |
·荧光光度法测定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荧光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定肾上腺素 | 第23-31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物质的荧光光谱性质 | 第24页 |
·氧化电位的选择 | 第24-25页 |
·电解时间的选择 | 第25-27页 |
·电解液pH 值的确定 | 第27页 |
·Na_2CO_3浓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EDTA 浓度对荧光的影响 | 第28页 |
·分析方法的评价 | 第28-29页 |
·干扰实验 | 第29-30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荧光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定利血平 | 第31-39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利血平及其电解产物的荧光特性 | 第32页 |
·电解电压的影响 | 第32-33页 |
·电解时间的选择 | 第33-34页 |
·电解液pH 值的确定 | 第34页 |
·分析方法的评价 | 第34-37页 |
·干扰实验 | 第37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荧光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定卡马西平 | 第39-47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物质的荧光光谱性质 | 第40页 |
·电压的选择 | 第40-41页 |
·电解时间的选择 | 第41-42页 |
·钴用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硫酸用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分析方法的评价 | 第44-45页 |
·干扰物的测定 | 第45-46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46-47页 |
第六章 荧光光谱电化学方法测定维生素 K3 | 第47-55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物质的荧光光谱性质 | 第48页 |
·电压的选择 | 第48-49页 |
·电解时间的选择 | 第49-50页 |
·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50-51页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51-52页 |
·分析方法的评价 | 第52-53页 |
·干扰物的测定 | 第53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