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政治环境:政府支持共享单车的发展 | 第11页 |
1.1.2 经济环境:共享经济的兴起 | 第11-12页 |
1.1.3 社会环境:符合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 第12页 |
1.1.4 技术环境: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关于共享单车的文献回顾 | 第14-16页 |
1.3.2 关于顾客满意度的文献回顾 | 第16-17页 |
1.3.3 关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文献回顾 | 第17-18页 |
1.3.4 关于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关系的文献回顾 | 第18-19页 |
1.3.5 小结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第21-26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共享单车 | 第21页 |
2.1.2 顾客满意度 | 第21页 |
2.1.3 顾客感知价值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1 顾客价值让渡理论 | 第22-23页 |
2.2.2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 第23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3-26页 |
2.3.1 共享单车产品价值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2.3.2 共享单车服务价值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第24页 |
2.3.3 共享单车绿色价值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2.3.4 共享单车成本感知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3 研究设计与样本测试 | 第26-36页 |
3.1 变量选择与问卷设计 | 第26-27页 |
3.2 问卷预调查——小样本测试 | 第27-34页 |
3.2.1 样本描述 | 第27-31页 |
3.2.2 信度检验 | 第31-32页 |
3.2.3 效度检验 | 第32-34页 |
3.2.4 问卷修改 | 第34页 |
3.3 样本数据的收集 | 第34-36页 |
3.3.1 样本来源 | 第34页 |
3.3.2 调研方法 | 第34页 |
3.3.3 问卷回收结果 | 第34-36页 |
4 数据分析 | 第36-54页 |
4.1 描述性分析 | 第36-45页 |
4.2 相关分析 | 第45-52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4-5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5.1.1 本研究提出的模型适用于共享单车的顾客 | 第54页 |
5.1.2 共享单车产品价值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 第54页 |
5.1.3 共享单车服务价值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 第54页 |
5.1.4 共享单车绿色价值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 第54页 |
5.1.5 共享单车成本感知与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 第54-55页 |
5.2 建议 | 第55-58页 |
5.2.1 提升顾客产品感知价值 | 第55-56页 |
5.2.2 提升顾客服务感知价值 | 第56页 |
5.2.3 提升顾客绿色感知价值 | 第56-57页 |
5.2.4 降低顾客成本感知价值 | 第57-58页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不足 | 第58页 |
6.1.1 问卷样本数量的局限性 | 第58页 |
6.1.2 问卷调查对象的局限性 | 第58页 |
6.1.3 研究变量的局限性 | 第58页 |
6.1.4 调查问卷设计的局限性 | 第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6.2.1 扩大研究样本,丰富调研对象 | 第58-59页 |
6.2.2 研究变量选取更加全面 | 第59页 |
6.2.3 问卷设计更加合理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1 | 第64-66页 |
附录2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