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蔚县古村落形态特征及再利用方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蔚县古村落保护急迫性与研究滞后性相矛盾第11页
        1.1.2 蔚县古村落“存古”保护与村民“求新”需求相矛盾第11-12页
    1.2 研究范围和相关名词解释第12-16页
        1.2.1 研究范围第12-14页
        1.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目的第16页
        1.3.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7-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研究框架第18页
    1.5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31页
    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9-25页
        2.1.1 国内对古村落相关研究综述第19-21页
        2.1.2 国内对蔚县古村落已有研究综述第21-24页
        2.1.3 研究范围内的蔚县古村落已有研究综述第24-25页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5-30页
        2.2.1 国外对古村落再利用研究的相关政策综述第25-27页
        2.2.2 国外对古村落再利用研究的相关理论简介第27-28页
        2.2.3 国外对古村落研究的相关研究方法简介第28-29页
        2.2.4 发达国家在古村落再利用研究方面的经验第29-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蔚县古村落现状及村民需求调研第31-55页
    3.1 调研说明第31-33页
        3.1.1 调研方式第31页
        3.1.2 测绘调研情况第31-32页
        3.1.3 问卷调研情况第32-33页
    3.2 蔚县古村落现状调研第33-48页
        3.2.1 古村落规划现状分析第33-40页
        3.2.2 古村落建筑现状分析第40-47页
        3.2.3 蔚县古村落现状调研总结第47-48页
    3.3 蔚县古村落的村民需求调研第48-53页
        3.3.1 访谈村民概况第48-51页
        3.3.2 村民需求分析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蔚县古村落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第55-98页
    4.1 蔚县古村落概况及分类第55-66页
        4.1.1 古村落形成时间及原因第55-58页
        4.1.2 古村落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第58-59页
        4.1.3 蔚县古村落分类第59-66页
    4.2 古村落规划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第66-81页
        4.2.1 古村落选址形态特征第66-70页
        4.2.2 平面布局形态特征第70-73页
        4.2.3 古村落空间形态特征第73-76页
        4.2.4 古村落肌理形态特征第76-81页
    4.3 古村落建筑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第81-97页
        4.3.1 民居建筑形态特征第81-91页
        4.3.2 庙宇建筑形态特征第91-93页
        4.3.3 堡门建筑形态特征第93-95页
        4.3.4 戏台建筑形态特征第95-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5章 蔚县古村落再利用方式研究第98-111页
    5.1 古村落规划再利用方式研究第98-103页
        5.1.1 平面布局的再利用第98-101页
        5.1.2 古村落空间的再利用第101-102页
        5.1.3 古村落肌理的再利用第102-103页
    5.2 古村落建筑再利用方式研究第103-110页
        5.2.1 平面功能更新第103-108页
        5.2.2 立面修缮保护第108-110页
    5.3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结论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7页
附录1:14个测绘民居的平面图第117-121页
附录2:村民生活情况及对古村落保护发展意识调查表第121-122页
附录3:7个蔚县古村落的总平面图第122-129页
附录4:图录第129-132页
附录5:表录第132-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再生竹材加固夯土墙体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空气流动对人体热感觉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