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国内外开放课程的交互距离的对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5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9-12页
     ·开放课程运动的蓬勃发展第9-11页
     ·国内外开放课程发展的不平衡第11-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5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5页
2 理论基础第15-25页
   ·相关术语的概念和界定第15-17页
     ·开放课程第15-16页
     ·国家精品课程第16页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计划(MIT OCW)第16-17页
     ·交互距离第17页
   ·相关理论概述第17-25页
     ·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含义第17-18页
     ·交互影响距离的影响因素第18-19页
     ·对话变量的分析第19-21页
     ·教学计划结构变量的分析第21-24页
     ·本文交互距离对比分析的具体内容第24-25页
3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第25-29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文献研究法第25页
     ·案例研究法第25页
     ·比较研究法第25-26页
   ·研究对象第26-29页
4 国内外开放课程的研究现状第29-37页
 4. 1 MIT OCW 的研究现状第29-33页
     ·MIT OCW 资料性文献方面的研究第29-30页
     ·MIT OCW 学术研究性文献方面的研究第30-31页
     ·MIT OCW 与国家精品课程开放课程比较的研究第31-32页
     ·研究现状的分析第32-33页
   ·精品课程的研究现状第33-37页
     ·具体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经验总结方面的研究第33页
     ·网站建设和教学内容制作等相关技术方面的研究第33页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第33-34页
     ·国家精品课程总体建设情况的研究现状反思和课程内容分析研究第34-35页
     ·研究现状的总结第35-37页
5 国内外开放课程交互距离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第37-71页
   ·个人和小组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组织思想的分析对比研究第37-39页
     ·MIT OCW 的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组织思想的分析第37页
     ·我国精品课程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组织思想的分析第37-38页
     ·两者的分析比较第38-39页
   ·学习者和教师的个性和情感特征的比较分析第39-48页
     ·学习者的个性和情感特征的对比分析第39-45页
     ·教师的个性和情感特征第45-48页
   ·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内容的对比研究第48-63页
     ·课程的学科性质的对比第49-51页
     ·课程的内容的对比分析第51-63页
   ·教育机构的硬性规定和限制第63-68页
     ·教育机构发布流程的对比分析第64-66页
     ·评审机制的对比分析第66-68页
   ·环境因素和所选择的通信媒体的分析对比第68-71页
6 交互距离比较研究的结论及进一步思考第71-77页
   ·比较结论第71-74页
     ·继续秉承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第71页
     ·从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和情感特征来分析第71-72页
     ·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内容的对比研究第72-73页
     ·教育机构的硬性规定和限制分析对比第73页
     ·环境因素和所选择的通信媒体的分析对比第73-74页
   ·对我国精品课程的思考第74-77页
     ·秉承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理念第74页
     ·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发布效率第74页
     ·评价资源:重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第74-75页
     ·增加多种交互媒体,扩展学习资源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SR方法论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以A大学为例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对导师角色期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