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写词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桃儿七的简介 | 第11-13页 |
1.1.1 桃儿七的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1.1.2 桃儿七的地理分布 | 第12页 |
1.1.3 桃儿七的植物化学 | 第12页 |
1.1.4 医用营养价值 | 第12-13页 |
1.1.5 桃儿七现状 | 第13页 |
1.2 桃儿七繁殖技术 | 第13-14页 |
1.2.1 种子繁殖 | 第13-14页 |
1.2.2 根插繁殖 | 第14页 |
1.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介 | 第14-16页 |
1.3.1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概述 | 第14-15页 |
1.3.2 植物组织培养简史 | 第15页 |
1.3.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 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 第16-17页 |
1.4.1 体细胞胚胎的定义 | 第16页 |
1.4.2 体细胞胚胎发生历史 | 第16-17页 |
1.4.3 体细胞胚胎发生特点 | 第17页 |
1.5 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问题 | 第17-18页 |
1.5.1 褐变发生的机理 | 第17-18页 |
1.5.2 影响培养物褐变的因素 | 第18页 |
1.5.3 防止褐变的措施 | 第18页 |
1.6 桃儿七组织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6.1 国外研究 | 第19页 |
1.6.2 国内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3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3.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2.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3.2.1 无菌材料的建立 | 第23页 |
3.2.2 无菌苗建立 | 第23页 |
3.2.3 培养基的筛选 | 第23页 |
3.2.4 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 | 第23-24页 |
3.2.5 防褐化试验 | 第24页 |
3.2.6 不定芽的分化和增殖 | 第24页 |
3.2.7 不同光照温度条件对芽增殖的影响 | 第24页 |
3.2.8 根的诱导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4.1 不同植物激素对桃儿七无菌苗诱导的影响 | 第25页 |
4.2 影响桃儿七愈伤组织生成的因素 | 第25-28页 |
4.2.1 基本培养基对桃儿七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5-26页 |
4.2.2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6-27页 |
4.2.3 TDZ 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7-28页 |
4.4 影响桃儿七愈伤组织继代的因素 | 第28-30页 |
4.4.1 TDZ 对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 第28页 |
4.4.2 光照对胚性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 第28-29页 |
4.4.3 添加物对愈伤组织再分化阶段褐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4.5 桃儿七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 | 第30-32页 |
4.5.1 不同种类激素及浓度对不定芽分化增殖的影响 | 第30-31页 |
4.5.2 不同光照条件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 第31-32页 |
4.5.3 不同温度对继代增殖的影响 | 第32页 |
4.6 生根培养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4-37页 |
5.1 影响桃儿七愈伤组织生成的因素 | 第34-35页 |
5.1.1 培养基类型对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5.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5.1.3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4页 |
5.1.4 光照及褐化抑制剂对愈伤组织继代的影响 | 第34-35页 |
5.2 影响桃儿七不定芽生成及增殖的因素 | 第35页 |
5.2.1 不同种类激素及浓度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35页 |
5.2.2 光照温度对不定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 第35页 |
5.3 植物生长素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第35-36页 |
5.4 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