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2.1 知识共享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知识共享风险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4 主要工作和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1.4.1 主要工作 | 第25-2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1.6 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8-4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2.1.1 企业网络 | 第28页 |
2.1.2 知识共享 | 第28页 |
2.1.3 知识共享风险 | 第28-29页 |
2.1.4 知识共享风险生成因素 | 第2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9-39页 |
2.2.1 企业网络理论 | 第29-31页 |
2.2.2 知识管理理论 | 第31-35页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5-37页 |
2.2.4 贝叶斯网络理论 | 第37-39页 |
2.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企业网络知识共享风险生成因素的识别、遴选与评估 | 第40-58页 |
3.1 风险生成因素识别 | 第40-51页 |
3.1.1 分类依据 | 第40-41页 |
3.1.2 识别原则 | 第41页 |
3.1.3 知识因素 | 第41-43页 |
3.1.4 组织因素 | 第43-49页 |
3.1.5 共享环境因素 | 第49-51页 |
3.2 风险生成因素遴选 | 第51-55页 |
3.2.1 量表开发 | 第51-53页 |
3.2.2 信度检验 | 第53-54页 |
3.2.3 效度检验 | 第54-55页 |
3.2.4 风险生成因素遴选结果 | 第55页 |
3.3 风险生成因素评估 | 第55-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企业网络知识共享风险生成因素关联机理分析 | 第58-72页 |
4.1 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 第58页 |
4.2 研究步骤 | 第58-60页 |
4.3 风险生成因素关联机理的描述与刻画 | 第60-66页 |
4.3.1 风险生成因素关联机理的定性描述 | 第61-62页 |
4.3.2 风险生成因素关联机理的调整优化 | 第62-64页 |
4.3.3 风险生成因素关联机理的定量刻画 | 第64页 |
4.3.4 风险生成因素关联机理定量刻画结果 | 第64-66页 |
4.4 风险生成因素关联机理的推理分析 | 第66-71页 |
4.4.1 关联机理逆向推理 | 第66-68页 |
4.4.2 关联机理敏感性分析 | 第68-69页 |
4.4.3 关联机理关键致因链分析 | 第69-70页 |
4.4.4 关联机理推理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4.5 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5.2 管理启示 | 第73-74页 |
5.3 局限与展望 | 第74-76页 |
5.3.1 研究局限 | 第74-75页 |
5.3.2 未来展望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附录1 企业网络知识共享风险生成因素题项来源 | 第76-78页 |
附录2 企业网络知识共享风险生成因素及其关联机理调查问卷 | 第78-82页 |
附录3 企业网络知识共享风险生成因素及其关联机理访谈提纲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