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2 《盐铁论》的成书背景 | 第10-15页 |
2.1 《盐铁论》的创作基础——盐铁会议 | 第10-13页 |
2.1.1 盐铁会议召开的社会背景 | 第10-12页 |
2.1.2 盐铁会议的参与双方 | 第12-13页 |
2.2 桓宽与《盐铁论》 | 第13-15页 |
2.2.1 《盐铁论》的创作 | 第13页 |
2.2.2 桓宽及其思想倾向 | 第13-15页 |
3 “贤良文学”以德治为主的法律思想 | 第15-22页 |
3.1 “贤良文学”以德治为主法律思想的内容 | 第15-18页 |
3.1.1 遵从古法 | 第15页 |
3.1.2 法以简而服民 | 第15-16页 |
3.1.3 德主刑辅 | 第16-17页 |
3.1.4 春秋决狱 | 第17页 |
3.1.5 慎刑以重民命 | 第17-18页 |
3.2 实现“贤良文学”以德治为主法律思想的实施途径 | 第18-20页 |
3.2.1 罢黜盐铁,还富于民 | 第18-19页 |
3.2.2 选用良才 | 第19-20页 |
3.3 “贤良文学”以德为主法律思想的特点 | 第20-22页 |
3.3.1 重义轻利 | 第20页 |
3.3.2 民本意识 | 第20-22页 |
4 桑弘羊以刑治为主的法律思想 | 第22-28页 |
4.1 桑弘羊以刑治为主的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22-23页 |
4.1.1 天道观 | 第22页 |
4.1.2 人性自利 | 第22-23页 |
4.2 桑弘羊以刑治为主的法律思想的内容 | 第23-26页 |
4.2.1 完善立法 | 第23-24页 |
4.2.2 崇力尚刑 | 第24-25页 |
4.2.3 严刑峻法 | 第25页 |
4.2.4 唯刑适用 | 第25-26页 |
4.3 桑弘羊以刑治为主的法律思想的实施途径 | 第26-28页 |
4.3.1 异时各有所施 | 第26页 |
4.3.2 任用能吏 | 第26-27页 |
4.3.3 推崇藏富于国,互利通有 | 第27-28页 |
5 《盐铁论》刑德思想的影响 | 第28-30页 |
6 结论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