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紫山药概述 | 第12页 |
1.2 紫山药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14页 |
1.2.1 花青素类 | 第12页 |
1.2.2 原花青素 | 第12-13页 |
1.2.3 薯蓣皂苷 | 第13页 |
1.2.4 微量元素 | 第13页 |
1.2.5 多糖类 | 第13页 |
1.2.6 酚酸类 | 第13-14页 |
1.3 紫山药药理作用研究 | 第14-15页 |
1.4 紫山药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15-16页 |
1.5 紫山药产品开发研究 | 第16-17页 |
1.6 衰老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1.6.1 衰老的自由基理论 | 第17页 |
1.6.2 衰老的端粒假说 | 第17-18页 |
1.6.3 衰老的基因假说 | 第18页 |
1.6.4 衰老的免疫功能变化 | 第18页 |
1.7 中药口服液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8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1.8.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8.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9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第2章 溶剂浸提法提取紫山药花青素 | 第21-28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1.2 实验试剂与药材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原料预处理 | 第21页 |
2.2.2 紫山药花青素最大吸收波长测定 | 第21-22页 |
2.2.3 不同酸对紫山药花青素提取的影响 | 第22页 |
2.2.4 紫山药花青素提取单因素考察 | 第22页 |
2.2.5 紫山药花青素提取正交实验设计 | 第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2.3.1 紫山药花青素最大吸收波长 | 第22-23页 |
2.3.2 紫山药花青素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23-25页 |
2.3.3 紫山药色素提取正交实验 | 第25-26页 |
2.3.4 验证性实验 | 第26页 |
2.4 讨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山药花青素 | 第28-36页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3.1.2 实验试剂与药材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2.1 原料预处理 | 第28页 |
3.2.2 紫山药花青素超声波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28-29页 |
3.2.3 紫山药花青素超声波提取正交实验设计 | 第29页 |
3.2.4 紫山药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3.3.1 花青素超声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3.3.2 紫山药花青素超声提取正交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3.3.3 验证性实验 | 第34页 |
3.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4章 紫山药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36-45页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4.1.2 实验试剂与药材 | 第3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4.2.1 .原料预处理 | 第36页 |
4.2.2 紫山药口服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4.2.3 性状 | 第37页 |
4.2.4 鉴别 | 第37页 |
4.2.5 相对密度检查 | 第37页 |
4.2.6 pH值检查 | 第37页 |
4.2.7 紫山药口服液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37页 |
4.2.8 紫山药口服液多糖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4.3.1 紫山药口服液的制备 | 第38-39页 |
4.3.2 紫山药口服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颜色变化 | 第39-40页 |
4.3.3 紫山药口服液的相对密度 | 第40页 |
4.3.4 紫山药口服液pH值 | 第40页 |
4.3.5 紫山药口服液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 | 第40页 |
4.3.6 紫山药口服液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4.3.7 方法学考察 | 第41-42页 |
4.4 紫山药口服液质量标准草案 | 第42-44页 |
4.5 讨论 | 第44-45页 |
第5章 紫山药口服液抗衰老作用研究 | 第45-51页 |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5.1.2 实验试剂与药材 | 第45页 |
5.1.3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45-46页 |
5.2.2 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测定 | 第46页 |
5.2.3 小鼠脏器指数测定 | 第46页 |
5.2.4 小鼠脑、肝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46页 |
5.2.5 统计学方法 | 第4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5.3.1 紫山药口服液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影响 | 第46-47页 |
5.3.2 紫山药口服液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3 紫山药口服液对小鼠脑组织中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5.3.4 紫山药口服液对小鼠肝组织中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5.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6章 紫山药口服液免疫调节功能学实验 | 第51-54页 |
6.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1页 |
6.1.1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6.1.2 实验试剂与药材 | 第51页 |
6.1.3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6.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51页 |
6.2.2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 第51-52页 |
6.2.3 小鼠脏器指数测定 | 第52页 |
6.2.4 统计学方法 | 第52页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6.3.1 紫山药口服液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6.3.2 紫山药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53页 |
6.4 讨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