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广州增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目录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2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3 研究现状分析第19-20页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第20-23页
        1.3.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页
        1.3.3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8页
    2.1 公办与民办第23-24页
        2.1.1 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第23页
        2.1.2 公办高校教师与民办高校教师第23-24页
    2.2 激励理论第24-25页
        2.2.1 需求层次理论第24页
        2.2.2 双因素理论第24-25页
        2.2.3 公平理论第25页
    2.3 公共产品理论第25-26页
    2.4 责任政府与问责制理论第26页
    2.5 治理与善治理论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增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分析第28-45页
    3.1 问卷调查的形式与设计第28-29页
        3.1.1 问卷调查形式第28页
        3.1.2 问卷设计第28-29页
    3.2 增城民办高校教师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29-32页
    3.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第32-41页
        3.3.1 教师对现有激励机制的满意程度分析第32-34页
        3.3.2 教师对激励要素的重视程度排序分析第34-36页
        3.3.3 不同类型的教师对激励要素的需求程度分析第36-41页
    3.4 增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1-44页
        3.4.1 物质激励不足第41-42页
        3.4.2 非物质激励不完善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广州增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不足的原因探析第45-51页
    4.1 外部层面第45-48页
        4.1.1 政府管理不到位第45-47页
        4.1.2 社会偏见严重第47-48页
    4.2 学校层面第48-49页
        4.2.1 办学思想不端正、利益关系扭曲第48页
        4.2.2 管理机制不完善第48页
        4.2.3 激励机制不到位第48-49页
    4.3 教师个人层面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增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第51-56页
    5.1 民办高校的教师激励机制特殊性分析第51页
    5.2 创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主要原则第51-53页
        5.2.1 以人为本原则第51-52页
        5.2.2 公平竞争及相对差别化同在原则第52页
        5.2.3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第52页
        5.2.4 即时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第52-53页
    5.3 广州增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体系设计第53-55页
        5.3.1 精神激励第53-54页
        5.3.2 物质激励第54-55页
        5.3.3 培训与职业规划激励第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6章 广州增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运行保障第56-61页
    6.1 政府引导与政策保障第56-58页
        6.1.1 树立均衡发展观、积极引导社会观念第56页
        6.1.2 建立民办高校教师科研、培训和发展基金第56-57页
        6.1.3 建立合理的社会捐赠机制第57页
        6.1.4 创新教师权利保障和人事代理制度第57-58页
        6.1.5 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第58页
    6.2 学校内部保障第58-59页
        6.2.1 组织保障第58页
        6.2.2 条件保障第58-59页
        6.2.3 评估考核机制保障第59页
    6.3 教师个人素质保障第59-60页
    6.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一第66-68页
附录二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