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下卧层沉降特性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下卧层沉降计算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Mindlin解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试验段地基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 第16-24页 |
2.1 地质环境条件 | 第16页 |
2.2 地层岩性特征 | 第16-17页 |
2.3 水文地质特征 | 第17页 |
2.4 室内试验 | 第17-22页 |
2.4.1 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第17-19页 |
2.4.2 压缩特性研究 | 第19-22页 |
2.5 原位测试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复合地基现场监测试验研究 | 第24-39页 |
3.1 现场监测试验简介 | 第24-25页 |
3.2 监测方案 | 第25-26页 |
3.3 监测仪器安装 | 第26-28页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7页 |
3.4.1 地表沉降板沉降监测结果 | 第28-31页 |
3.4.2 沉降磁环仪分层沉降监测结果 | 第31-32页 |
3.4.3 多点位移计分层沉降监测结果 | 第32-33页 |
3.4.4 剖面沉降监测结果 | 第33-34页 |
3.4.5 基底土压力监测结果 | 第34-37页 |
3.4.6 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复合地基理论与下卧层沉降计算 | 第39-59页 |
4.1 复合地基定义 | 第39-40页 |
4.2 复合地基加固机理 | 第40-41页 |
4.3 复合地基破坏模式 | 第41-42页 |
4.4 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机理 | 第42-43页 |
4.5 下卧层沉降计算理论 | 第43-58页 |
4.5.1 下卧层沉降计算方法比较 | 第44-50页 |
4.5.2 典型工点下卧层沉降计算 | 第50-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中等压缩性土复合地基沉降变形仿真模拟 | 第59-71页 |
5.1 PLAXI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59页 |
5.2 建模方法及参数选取 | 第59-64页 |
5.2.1 现场监测断面概况 | 第59-60页 |
5.2.2 模型参数选取 | 第60-61页 |
5.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5.3 关键设计参数优化分析 | 第64-69页 |
5.3.1 桩间距对下卧层沉降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2 桩长对下卧层沉降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3 桩刚度对下卧层沉降的影响 | 第66-68页 |
5.3.4 桩帽对下卧层沉降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 解析计算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