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主题和内容 | 第9-10页 |
1.2 文献回顾与理论视角 | 第10-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1 质性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资料搜集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社会化公益概述 | 第14-17页 |
2.1 社会化公益的基本界定 | 第14-15页 |
2.2 社会选择机制 | 第15-16页 |
2.3 社会化公益的核心意义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社会化公益下的灾害社会工作实践案例与分析 | 第17-28页 |
3.1 案例1:“汶川映秀母亲绣坊” | 第17-19页 |
3.1.1 案例简介 | 第17-18页 |
3.1.2 优势视角及能力建设视角 | 第18页 |
3.1.3 文化建构视角 | 第18-19页 |
3.1.4 社工的介入及角色 | 第19页 |
3.2 案例2:“玉树重建中的政府与公益组织” | 第19-22页 |
3.2.1 案例简介 | 第19-20页 |
3.2.2 公益组织在震后紧急救援阶段的特殊作用 | 第20-21页 |
3.2.3 特定文化脉络下的社会化公益促进民族间纽带发展 | 第21页 |
3.2.4 当地民间社会力量的发育 | 第21-22页 |
3.3 案例3:“救助儿童会岷县儿童心理支持项目” | 第22-28页 |
3.3.1 案例简介 | 第22-23页 |
3.3.2 多方面的社会工作支持心理重建 | 第23-26页 |
3.3.3 社区支持网络的重建 | 第26-27页 |
3.3.4 优势视角的迷思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社会化公益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第28-32页 |
4.1 社会化公益在灾害社会工作中的规律 | 第28-29页 |
4.2 社区组织与介入策略 | 第29-30页 |
4.3 社工介入角色及影响 | 第30-31页 |
4.4 基于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公益的自我赋权 | 第31-3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2-34页 |
5.1 社工视角中的社会化公益 | 第32页 |
5.2 从公益社会化到社会公益化 | 第32-33页 |
5.3 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 第33-34页 |
第六章 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34-36页 |
6.1 本研究的贡献及创新之处 | 第34-35页 |
6.2 本研究未能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