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及手段 | 第9-10页 |
第一章 儒家“仁爱”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对中学生德育培养的价值分析 | 第10-20页 |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0-14页 |
(一) 亲亲 | 第10-12页 |
(二) 仁民 | 第12页 |
(三) 爱物 | 第12页 |
(四) 仁德的实现途径 | 第12-14页 |
二、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学生德育的启示价值 | 第14-20页 |
(一) 有利于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 第14-15页 |
(二) 有利于中学生关注生命价值 | 第15页 |
(三) 有利于中学生培养诚信品质 | 第15-16页 |
(四) 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 第16-20页 |
第二章 中学生“仁爱”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 第20-27页 |
一、中学德育现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第20-21页 |
二、中学生中“仁爱”缺乏的表现 | 第21-23页 |
(一)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 第21页 |
(二) 日常行为不规范,厌学的学生不断增多 | 第21-22页 |
(三) 狭隘自私,不能诚实待人,缺乏自尊自爱意识 | 第22页 |
(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中学生心中位置下滑 | 第22-23页 |
三、中学生“仁爱”思想缺乏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一) 转型期社会整体道德失范的影响 | 第23页 |
(二) 学校教育工作的缺陷造成的 | 第23-24页 |
(三) 家庭“仁爱”教育缺失 | 第24-25页 |
(四) 中学生自身缺乏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中学德育的启示 | 第27-41页 |
一、引导中学生领悟儒家“仁爱”道德精神 | 第27-32页 |
(一) 培育中学生的“仁爱”认知情感 | 第27-29页 |
(二) 提高中学生践行“仁爱”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 第29-30页 |
(三) 磨砺当代中学生的“仁爱”的道德意志 | 第30-32页 |
二、构建中学德育的“仁爱”环境 | 第32-41页 |
(一) 以“仁爱”思想为基础,因材施教,制定多层次德育目标 | 第32-33页 |
(二) 借鉴儒家思想,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因材施教 | 第33-34页 |
(三) 培育仁爱文化,营造校园仁爱氛围 | 第34-35页 |
(四) 以“仁爱”思想为指导,优化思想政治课堂的德育能力 | 第35-36页 |
(五) 以生为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36-38页 |
(六) 学校密切结合家庭、社会,优化中学生的道德环境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