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叠合连续梁的特点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叠合连续梁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预加荷载法施工方法 | 第15页 |
1.5 施工监控 | 第15-18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叠合连续梁负弯矩区处置方案比较 | 第19-23页 |
2.1 叠合连续梁(结合梁)负弯矩区处理方法 | 第19-22页 |
2.2 叠合连续梁(结合梁)负弯矩区处理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连续叠合梁施工过程 | 第23-2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3-26页 |
3.2 施工阶段划分 | 第26-29页 |
第四章 连续叠合梁预加荷载法实验的有限元模拟 | 第29-46页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4.2 荷载的施加 | 第32-34页 |
4.2.1 自重 | 第32页 |
4.2.2 预应力荷载 | 第32-33页 |
4.2.3 预加荷载 | 第33-34页 |
4.3 截面的生成 | 第34页 |
4.4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34-35页 |
4.5 各施工阶段的分析 | 第35页 |
4.6 各施工过程理论应力 | 第35-46页 |
第五章 实验过程监控 | 第46-56页 |
5.1 监控必要性 | 第46页 |
5.2 监控方案选择 | 第46-48页 |
5.3 施工工艺流程 | 第48-49页 |
5.4 实验过程实测数据 | 第49-56页 |
第六章 霍寨立交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及预加荷载法必要性论证 | 第56-71页 |
6.1 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6.2 预加荷载法必要性论证 | 第59-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7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