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宗族与宗族力量 | 第21-27页 |
一、宗族 | 第21-22页 |
二、宗族力量 | 第22-23页 |
三、宗族力量的历史演变 | 第23-26页 |
四、宗族力量复苏的表现及其特点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乡村治理理论 | 第27-29页 |
一、治理的提出 | 第27页 |
二、乡村治理理论 | 第27-28页 |
三、乡村治理理论的特点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村情介绍 | 第30-35页 |
第一节 L村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一、区位 | 第30页 |
二、河流 | 第30-31页 |
三、产业 | 第31页 |
四、人口 | 第31-32页 |
第二节 L村历史及风俗习惯 | 第32-34页 |
一、L村历史概况 | 第32-33页 |
二、L村文化特征 | 第33页 |
三、L村风俗习惯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L村的宗族结构与乡村治理 | 第35-42页 |
第一节 L村宗族力量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一、L姓宗族力量状况及表现形式 | 第35-37页 |
二、X姓宗族力量状况及表现形式 | 第37-38页 |
第二节 L村治理概况 | 第38-39页 |
一、L村治理历程 | 第38-39页 |
二、L村治理参与主体 | 第39页 |
第三节 L村宗族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互动 | 第39-41页 |
一、L村宗族力量与基层政权组织 | 第39-40页 |
二、L村宗族力量与村民自治 | 第40页 |
三、宗族力量与乡村公共事务管理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宗族力量对L村治理的影响 | 第42-49页 |
第一节 宗族力量对L村治理进程的积极影响 | 第42-44页 |
一、维护乡村社会稳定 | 第42-43页 |
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 第43-44页 |
三、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 第44页 |
第二节 宗族力量对L村治理进程的消极影响 | 第44-48页 |
一、导致乡村治理中法治缺位 | 第44-46页 |
二、封建思想弱化村民进取意识 | 第46-47页 |
三、落后封建文化抑制乡村治理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宗族力量对乡村治理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49-55页 |
第一节 积极影响分析:正式管理组织与本土力量良性互动 | 第49-52页 |
一、宗族力量本身具有稳定功能 | 第49-50页 |
二、宗族精英与村民共同带动内生经济 | 第50-51页 |
三、优秀的宗族文化符合村治需求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消极影响分析:落后宗族力量损害乡村整体利益 | 第52-54页 |
一、宗法意识危害基层社会稳定 | 第52页 |
二、造成乡村治理资源供给短缺 | 第52-53页 |
三、封建文化阻碍乡村治理进程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思考 | 第55-60页 |
第一节 发挥宗族力量正功能,推动乡村整体发展 | 第55-56页 |
一、引导宗族力量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 第55页 |
二、乡村精英推动经济发展 | 第55-56页 |
第二节 以宗健全乡村结构体系,弱化宗族力量负面影响 | 第56-58页 |
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选举程序 | 第56-57页 |
二、加快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强化正式权力,改善乡村治理环境 | 第58-59页 |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 | 第58页 |
二、建立“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