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20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有关身份理论的研究 | 第14页 |
(二)有关新闻记者职业身份的研究 | 第14页 |
(三)有关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四)有关地级市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五)有关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研究 | 第16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创新点 | 第17-18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一)地方电视台 | 第18页 |
(二)身份认同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身份 | 第20-43页 |
一、身份特征 | 第20-29页 |
(一)自然身份 | 第21-22页 |
(二)政治身份 | 第22-23页 |
(三)职业身份 | 第23-29页 |
二、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职业获得 | 第29-31页 |
(一)个人奋斗 | 第29-30页 |
(二)代际传承 | 第30-31页 |
三、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职业维持 | 第31-40页 |
(一)竞争与投入 | 第31-37页 |
(二)晋升与充电 | 第37-39页 |
(三)心理压力与自我调适 | 第39-40页 |
四、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职业流动 | 第40-43页 |
(一)职业流动的方向和可能 | 第40-42页 |
(二)职业流动的风险和约束 | 第42-43页 |
第二章 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身份建构的心理机制 | 第43-54页 |
一、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 | 第43-48页 |
(一)不同阶层眼中的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 | 第43-46页 |
(二)地方台电视台从业人员与职场较量 | 第46-48页 |
二、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自我认同 | 第48-54页 |
(一)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身份感知 | 第48-50页 |
(二)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生活格调 | 第50-52页 |
(三)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身份在场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关系场域 | 第54-60页 |
一、身份区隔与社会交往的阶层化 | 第54-57页 |
(一)功利身份与高层交往 | 第54-55页 |
(二)群体身份与内部交往 | 第55页 |
(三)伦理身份与亲属交往 | 第55-57页 |
二、身份编码与社会交往的符号化 | 第57-60页 |
(一)身份准入与交往场所 | 第57页 |
(二)身份标识与交往语言 | 第57-58页 |
(三)身份排他与交往惯习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地方电视台从业人员的阶层特征 | 第60-67页 |
一、职业声望与社会地位 | 第60-63页 |
二、收入水平与等级差异 | 第63-64页 |
三、文化品味与生活方式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1:Y市电视台从业人员职业身份认同研究的访谈提纲 | 第73-78页 |
附录2:Y市电视台新闻从业人员情况统计表 | 第78-87页 |
附录3:访谈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 第87-91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