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加固的岩溶隧道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 | 第14-17页 |
1.3.1 岩溶对隧道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溶洞位置及大小对隧道影响的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工程地质情况及岩溶隧道模型 | 第19-25页 |
2.1 工程地质简介 | 第19-20页 |
2.1.1 岩层性质 | 第19-20页 |
2.1.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页 |
2.2 溶洞工况 | 第20-21页 |
2.3 岩溶隧道模型 | 第21-23页 |
2.3.1 岩溶与隧道的空间位置 | 第21-22页 |
2.3.2 岩溶隧道模型建立 | 第22-23页 |
2.4 岩溶的计算范围 | 第23-24页 |
2.4.1 岩溶边界的影响范围研究 | 第23-24页 |
2.4.2 岩溶边界分类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无限边界岩溶隧道桩加固前后基底沉降分析 | 第25-50页 |
3.1 计算软件简介 | 第25页 |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工程计算参数 | 第25-30页 |
3.2.1 建立Flac3D有限元模型 | 第25-26页 |
3.2.2 工程计算参数 | 第26-27页 |
3.2.3 计算模型的边界约束 | 第27页 |
3.2.4 计算步骤 | 第27页 |
3.2.5 隧道监测布点 | 第27-28页 |
3.2.6 工况设计 | 第28-30页 |
3.3 岩溶左右无限边界对隧道基底沉降影响 | 第30-48页 |
3.3.1 岩溶上边界位于隧道基底以下 | 第30-36页 |
3.3.2 岩溶上边界位于隧道范围内 | 第36-42页 |
3.3.3 岩溶上边界位于隧道拱顶以上 | 第42-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有限岩溶隧道桩加固前后基底沉降分析 | 第50-60页 |
4.1 岩溶边界的研究 | 第50页 |
4.2 工况设计 | 第50-52页 |
4.3 隧道基底加载沉降量分析 | 第52-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桩基参数对加固效果影响 | 第60-66页 |
5.1 桩基参数的研究 | 第60页 |
5.2 工况设计 | 第60页 |
5.3 桩基参数对隧道基底沉降影响分析 | 第60-65页 |
5.3.1 单排桩数量对隧道基底沉降量影响分析 | 第61-62页 |
5.3.2 桩的纵向间距对隧道基底沉降量影响分析 | 第62-63页 |
5.3.3 桩身直径对隧道基底沉降量影响分析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岩溶隧道基底沉降计算方法 | 第66-74页 |
6.1 岩溶隧道基底沉降量的计算分析 | 第66-70页 |
6.1.1 岩溶左右边界无限情况时计算函数 | 第67-69页 |
6.1.2 有限岩溶情况时计算函数 | 第69-70页 |
6.1.3 参数对隧道基底沉降量影函数 | 第70页 |
6.2 岩溶隧道基底沉降量计算流程 | 第70-71页 |
6.3 实例分析 | 第71-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