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SPOC的初中校本信息科技拓展课设计研究--以《Al2手机应用程序设计》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0页
        1.2.2 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2-24页
    2.1 相关概念第12-15页
        2.1.1 翻转课堂第12-13页
        2.1.2 MOOC第13页
        2.1.3 SPOC第13-14页
        2.1.4 初中信息科技拓展课第14-15页
    2.2 相关理论第15-16页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5页
        2.2.2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第15-16页
        2.2.3 个性化学习理论第16页
        2.2.4 泛在学习理论第16页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4页
        2.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2.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2.3.3 国内外SPOC教学模式典型应用案例分析第20-23页
        2.3.4 对国内外典型 SPOC 课程研究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基于SPOC的初中信息科技拓展课教学设计第24-36页
    3.1 对学习者的前期分析第24-27页
        3.1.1 学生在线学习的经验第24-25页
        3.1.2 学生对在线交流的态度第25-26页
        3.1.3 学生对每周在线学习时间的态度第26-27页
    3.2 SPOC的教学设计原则第27-29页
    3.3 SPOC学习平台的设计和搭建第29-30页
    3.4 《AI2手机应用程序开发》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第30-31页
    3.5 SPOC教学流程的设计第31-32页
    3.6 SPOC交互活动设计第32-34页
    3.7 SPOC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第34-36页
第4章 基于SPOC的信息科技拓展课的实施和研究第36-56页
    4.1 实验设计第36页
    4.2 前测分析第36-38页
        4.2.1 对学生信息科技初始水平的前测第36-37页
        4.2.2 调查学生是否具备线上学习的条件第37-38页
    4.3 行动研究第38-46页
        4.3.1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第38-39页
        4.3.2 行动研究方案第39-40页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第40-41页
        4.3.4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后对教学活动进行修正第41-43页
        4.3.5 第二轮行动研究第43-45页
        4.3.6 行动研究总结第45-46页
    4.4 应用结果分析第46-54页
        4.4.1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自评比较第47-48页
        4.4.2 问题求解能力的自评比较第48-49页
        4.4.3 基础研究能力的自评比较第49-51页
        4.4.4 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自评比较第51-52页
        4.4.5 协作学习能力的自评比较第52-54页
    4.5 学生访谈第54-55页
    4.6 基于SPOC的《AI2手机应用程序设计》实施后的反思第55-56页
第5章 研究总结第56-59页
    5.1 研究工作的总结第56-57页
    5.2 研究结论第57页
    5.3 研究不足之处分析第57-58页
    5.4 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A 对POC学习条件调查问卷第61-62页
附录B 基于SPOC应用效果调查问卷第62-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8页
附件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云模型的新闻文本特征选择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关注度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