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4-39页 |
1.1 小麦概述 | 第14-16页 |
1.2 植物开花调控 | 第16-25页 |
1.3 小麦开花调控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4 植物microRNA概述 | 第27-29页 |
1.5 microRNA介导的植物开花调控 | 第29-30页 |
1.6 小麦遗传转化 | 第30-31页 |
1.7 转录组测序 | 第31-36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6-3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9-5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2.1.1 植物材料以及生长条件 | 第39页 |
2.1.2 菌株与载体 | 第39页 |
2.1.3 酶以及其它生化试剂 | 第39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2.1.5 PCR引物以及序列测定 | 第4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0-54页 |
2.2.1 小麦TaTOC1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 第40-44页 |
2.2.2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 | 第44页 |
2.2.3 转基因小麦的Southern杂交实验 | 第44-48页 |
2.2.4 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 | 第48页 |
2.2.5 Tail-PCR分析转基因小麦插入位点 | 第48-49页 |
2.2.6 原位杂交 | 第49页 |
2.2.7 组织切片的制备和观察 | 第49-50页 |
2.2.8 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50页 |
2.2.9 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测定 | 第50-51页 |
2.2.10 小麦籽粒灌浆速率测定 | 第51页 |
2.2.11 5'RACE实验 | 第51页 |
2.2.12 烟草叶片瞬时转化 | 第51页 |
2.2.13 基因定点突变 | 第51-52页 |
2.2.14 GUS染色、提取以及酶活测定 | 第52-53页 |
2.2.15 拟南芥转化 | 第53-5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4-99页 |
3.1 小麦TaTOC1s基因序列分析 | 第54-56页 |
3.2 TaTOC1s在小麦穗发育过程的表达分析 | 第56-57页 |
3.3 TaTOC1-RNAi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鉴定 | 第57-60页 |
3.3.1 TaTOC1-RNAi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57页 |
3.3.2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的分子鉴定 | 第57-60页 |
3.4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表型分析 | 第60-72页 |
3.4.1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抽穗期提前 | 第60-63页 |
3.4.2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统计分析 | 第63-66页 |
3.4.3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大田生理指标的统计分析 | 第66-70页 |
3.4.5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产量性状统计分析 | 第70-72页 |
3.5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开花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72-75页 |
3.6 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旗叶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 第75-83页 |
3.6.1 RNA-seq转录组测序质量分析 | 第76页 |
3.6.2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不同时期旗叶中基因表达分析 | 第76-77页 |
3.6.3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不同时期旗叶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77-80页 |
3.6.4 转基因小麦KEGGpathway分析 | 第80-83页 |
3.6.5 实时定量PCR对转录组数据中差异基因表达模式的验证 | 第83页 |
3.7 TaTOC1s是tae-miR408的靶基因 | 第83-88页 |
3.7.1 tae-miR408前体序列茎环结构预测 | 第84-85页 |
3.7.2 5'RACE验证TaTOC1s是tae-miR408的靶基因 | 第85页 |
3.7.3 烟草叶片GUS染色法验证TaTOC1s是tae-miR408的靶基因 | 第85-88页 |
3.7.4 转基因拟南芥验证TaTOC1s是tae-miR408的靶基因 | 第88页 |
3.8 tae-miR408介导TaTOC1s的表达调控小麦抽穗时间 | 第88-91页 |
3.9 其它物种中miR408与TOC1基因靶关系预测 | 第91-92页 |
3.10 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春化需求降低提前完成成花转变 | 第92-99页 |
3.10.1 不同春化处理导致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和对照对抽穗开花的影响不同 | 第93页 |
3.10.2 不同春化处理的TaTOC1-RNAi转基因小麦的转录组分析 | 第93-99页 |
4 讨论 | 第99-105页 |
4.1 TaTOC1s调控小麦抽穗期 | 第99-100页 |
4.2 TaTOC1s调控小麦株型 | 第100-102页 |
4.3 TaTOC1s对维持小麦产量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 第102-103页 |
4.4 miR408和TOC1基因之间的靶关系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 第103页 |
4.5 TaTOC1s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第103-105页 |
5 结论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23页 |
附录 | 第123-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