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及实践现状 | 第9-12页 |
1.2.1 企业年金理论研究 | 第9-10页 |
1.2.2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 第10-11页 |
1.2.3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点 | 第12页 |
1.5 本文不足 | 第12页 |
2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12-20页 |
2.1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12-13页 |
2.2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主体 | 第13-15页 |
2.2.1 国际 | 第13页 |
2.2.2 国内 | 第13-15页 |
2.3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15-16页 |
2.4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16-17页 |
2.4.1 风险识别 | 第16页 |
2.4.2 风险衡量 | 第16页 |
2.4.3 风险评估 | 第16-17页 |
2.4.4 监控与报告 | 第17页 |
2.5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中关注重点 | 第17-20页 |
2.5.1 市场风险 | 第17-18页 |
2.5.2 信用风险 | 第18页 |
2.5.3 操作风险 | 第18-20页 |
2.5.3.1 制度风险 | 第19页 |
2.5.3.2 人员风险 | 第19页 |
2.5.3.3 独立性风险 | 第19页 |
2.5.3.4 技术风险 | 第19-20页 |
3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历史同顾 | 第20-24页 |
3.1 银行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20-21页 |
3.2 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第21-24页 |
4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问题剖析 | 第24-28页 |
4.1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薄弱 | 第24-27页 |
4.1.1 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投入不足 | 第24-25页 |
4.1.2 金融风暴对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出新挑战 | 第25页 |
4.1.3 金融混业经营对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 第25-26页 |
4.1.4 受托人缺位使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缺乏推动力 | 第26-27页 |
4.1.4.1 理事会受托业务 | 第26页 |
4.1.4.2 法人受托业务 | 第26-27页 |
4.2 各机构企业年金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问题 | 第27-28页 |
4.2.1 各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急待完善 | 第27页 |
4.2.2 风险管理结构亟待改进 | 第27-28页 |
4.2.3 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支撑 | 第28页 |
5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实施企业年金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案例分析 | 第28-42页 |
5.1 前期准备工作 | 第29-31页 |
5.1.1 强化监管,细化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 第29-30页 |
5.1.2 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工具 | 第30页 |
5.1.3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 | 第30-31页 |
5.1.4 强调稽核监控 | 第31页 |
5.1.5 强化风险管理精神 | 第31页 |
5.2 完善风险管理治理结构 | 第31-34页 |
5.2.1 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 | 第31-33页 |
5.2.2 设立风险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能 | 第33-34页 |
5.2.3 明确风险管理人员的权限和风险检查时间 | 第34页 |
5.3 强化各业务阶段风险管理 | 第34-40页 |
5.3.1 事前预防控制 | 第35-36页 |
5.3.2 项目期间(事中)风险管理 | 第36-39页 |
5.3.3 事后稽核评价 | 第39-40页 |
5.4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 | 第40-42页 |
5.4.1 基础建设工作 | 第40-41页 |
5.4.2 强化业务处理系统建设工作 | 第41-42页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2-4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和注释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详细摘要 | 第49-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