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有关概念及问题的界定 | 第9-12页 |
1.2.1 证券投资基金 | 第9-10页 |
1.2.2 公司治理结构与基金治理结构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2 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第3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缺陷及原因分析 | 第20-34页 |
3.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介绍 | 第20-24页 |
3.1.1 1985—1997年:艰难初创阶段 | 第21页 |
3.1.2 1997—2003年:稳步成长阶段 | 第21-23页 |
3.1.3 2004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3.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30页 |
3.2.1 基金购买者无法有效行使股东监管权力、角色虚置 | 第24-26页 |
3.2.2 基金产品托管方监督形式化、经常不作为 | 第26-28页 |
3.2.3 基金管理人时常会损害基金投资者的权益 | 第28-30页 |
3.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3.3.1 缺少由基金持有人来灵活选择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机制 | 第30-31页 |
3.3.2 基金持有人利益主体地位缺失、丧失实际监管权力 | 第31-32页 |
3.3.3 对于基金契约中最关键的人员——基金管理人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 | 第32-34页 |
第4章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体系的构建 | 第34-49页 |
4.1 国际典型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34-40页 |
4.1.1 以英、德、日为代表的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分析 | 第34-38页 |
4.1.2 以美国为代表的公司型基金治理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4.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40-43页 |
4.2.1 基金治理结构体系的基本特点 | 第40-41页 |
4.2.2 基金治理结构体系确定的基本原则 | 第41-43页 |
4.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基本体系 | 第43-49页 |
4.3.1 基金治理结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 第43-45页 |
4.3.2 基金治理结构体系各组成内容分析 | 第45-49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 第49-56页 |
5.1 持续改善证券投资基金外部治理环境 | 第49-51页 |
5.1.1 市场竞争约束机制 | 第49-50页 |
5.1.2 政府及行业监管机制 | 第50-51页 |
5.2 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 | 第51-55页 |
5.2.1 实现对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经理的有效激励 | 第51-53页 |
5.2.2 强化基金持有人、基金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的有力约束 | 第53-55页 |
5.3 全面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及架构多元化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