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交叉区域安全评价及改善措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立交匝道平面交叉交通特性分析第19-29页
    2.1 平面交叉类型第19-22页
    2.2 平面交叉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第22-24页
        2.2.1 平面交叉的几何条件第22页
        2.2.2 交通控制第22-23页
        2.2.3 交通环境第23-24页
    2.3 匝道车辆运行特性分析第24-25页
    2.4 匝道车辆运行安全性分析第25-28页
    2.5 本章小节第28-29页
第三章 互通立交平面交叉区域安全评价体系研究第29-51页
    3.1 平面交叉安全评价方法综述第29-31页
    3.2 互通式立交匝道平面交叉区域安全评价体系第31-33页
    3.3 交通状况第33-36页
    3.4 交叉位置、形式的合理性第36-39页
    3.5 速度协调性第39-41页
    3.6 转弯半径第41-42页
    3.7 视距第42-44页
    3.8 平面交叉几何线形第44-49页
    3.9 交通安全设施第49-50页
    3.10 本章小节第50-51页
第四章 互通立交匝道平面交叉区域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第51-56页
    4.1 安全改善分类第51页
    4.2 近期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第51-54页
        4.2.1 平面交叉的合理渠化第51-52页
        4.2.2 限速措施第52-53页
        4.2.3 视距改善措施第53-54页
        4.2.4 信号灯控制第54页
    4.3 远期安全改善措施第54-55页
        4.3.1 交叉改建第54-55页
        4.3.2 线形改善第55页
        4.3.3 车道改建第55页
    4.4 本章小节第55-56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第56-79页
    5.1 工程概况第56-58页
    5.2 互通立交匝道平面交叉区域安全评价第58-68页
        5.2.1 平面交叉位置、形式的合理性第58-60页
        5.2.2 运行速度协调性第60-63页
        5.2.3 转弯半径与转弯速度第63-65页
        5.2.4 视距评价第65-67页
        5.2.5 交通工程设施评价第67-68页
    5.3 评价结论第68-69页
    5.4 安全改善措施研究第69-78页
        5.4.1 近期安全改善措施第69-77页
        5.4.2 远期安全改善措施第77-78页
    5.5 本章小节第78-79页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第79-80页
    研究主要成果第79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运行速度的高等级公路线形评价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轨道交通走廊常规公交线路调整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