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论文--幼教人员论文

班级制度化教育下弱势幼儿生活状态个案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31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8-11页
        一、 幼儿园制度化班级生活异化现象第8-9页
        二、 教育界对幼儿弱势群体的重视第9-10页
        三、 本人的研究兴趣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一、 研究目的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三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12-22页
        一、 理论基础第12-16页
        二、 相关概念诠释第16-22页
    第四节 研究现状第22-28页
        一、 关于班级制度化教育的研究第22-24页
        二、 关于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第24-25页
        三、 关于弱势幼儿的研究第25-28页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28-31页
        一、 研究对象概况第28-29页
        二、 研究方法第29-31页
第二章 现场叙事第31-44页
    第一节 “狠抓”常规的小二班第31-34页
    第二节 来自“火星”的孩子第34-36页
    第三节 吃完饭爸爸妈妈就来啦!第36-38页
    第四节 听,是谁在唱歌?第38-40页
    第五节 “打”“打”“打”第40-41页
    第六节 生病以后第41-44页
第三章 原因分析第44-54页
    第一节 工具性的教师角色第44-46页
        一、 母性关怀退却,“男性气概的女强人”形象突出第44-45页
        二、 工作是谋生手段,扮演暂时性的教师角色第45-46页
    第二节 专制性的教师观念第46-48页
        一、 师道尊严第46-47页
        二、 霸权主义第47-48页
    第三节 僵化的集体教育意识第48-49页
        一、 历史的复演第48-49页
        二、 推崇“整齐划一”第49页
    第四节 形式化的监督机制第49-51页
        一、 应付上级检查第49-50页
        二、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第50-51页
    第五节 待提高的教师职业素质第51-54页
        一、 缺乏对教育的反思精神第51-52页
        二、 对弱势幼儿的需要和行为理解能力不足第52-54页
第四章 对策思考第54-65页
    第一节 转换教师角色,接纳和关爱弱势幼儿第54-56页
        一、 停止“倭化”,对弱势幼儿多一点母爱关怀第54-55页
        二、 特别关照,言语和行动上帮扶弱势幼儿第55页
        三、 转移工作重心,家园合力共建全纳的教育环境第55-56页
    第二节 转变教师传统观念,关注弱势幼儿生命价值第56-58页
        一、 转变人才观,敬畏与认同弱势幼儿的生命第56-57页
        二、 改变刚性的管理,关注弱势幼儿的情感生命第57-58页
    第三节 打破僵化的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性的幼儿评价制度第58-60页
        一、 持多把“标尺”,评价因人而异第58-59页
        二、 挖掘潜能,发挥弱势幼儿的优势第59-60页
    第四节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弱势幼儿基本成长环境第60-62页
        一、 减少冗杂的监管工作,形成健康的监管链条第60-61页
        二、 从制度关注到教育辅助第61-62页
    第五节 提高教师职业素质,重构弱势幼儿班级生活幸福感第62-65页
        一、 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第62-63页
        二、 满足弱势幼儿的需要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北大青鸟IT教育公司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