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总体结构、系统结构论文

高可靠性星载多处理器计算机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星载计算机的发展和现状第8-11页
        1.2.1 国外星载计算机的发展第9-11页
        1.2.2 国内星载计算机的发展第11页
    1.3 论文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第12-14页
2 计算机总体架构设计第14-20页
    2.1 航天任务对多处理器容错计算机的需求第14页
    2.2 星载容错计算机的总体设计技术第14-15页
    2.3 整机容错实现方法研究第15-16页
    2.4 处理器模块容错实现方法研究第16-19页
    2.5 本课题星载容错计算机整体架构选择第19-20页
3 基于串行传输的重定向系统研究第20-32页
    3.1 重定向模块的功能第20-21页
    3.2 重定向系统数据传输方式研究第21-24页
        3.2.1 并行总线结构重定向系统第21-22页
        3.2.2 串行总线结构重定向系统第22-23页
        3.2.3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第23-24页
    3.3 基于重定向的互连设计第24-28页
        3.3.1 重定向系统的双通道互连方式第24-25页
        3.3.2 信息交互设计方式第25页
        3.3.3 多处理器间采用双口RAM实现数据交换分析第25-26页
        3.3.4 读写工作机制第26-27页
        3.3.5 数据传输过程第27-28页
    3.4 同步时钟系统的实现第28-29页
        3.4.1 传输速度计算第28-29页
        3.4.2 同步时钟设计第29页
    3.5 容错计算机组成分析第29-30页
    3.6 容错系统可靠性分析第30-32页
4 计算机电路设计第32-45页
    4.1 子计算单元设计第32-36页
        4.1.1 处理器选择第32-33页
        4.1.2 TSC695F计算单元设计第33-34页
        4.1.3 AT697E计算单元设计第34-35页
        4.1.4 BM3803计算单元设计第35页
        4.1.5 子计算单元FPGA设计第35-36页
    4.2 重定向模块设计第36-42页
        4.2.1 重定向模块组成第37页
        4.2.2 重定向模块的切换控制设计第37-38页
        4.2.3 重定向模块FPGA设计第38-41页
        4.2.4 同步时钟校准设计第41-42页
    4.3 IO接口模块设计第42-45页
        4.3.1 接口模块电路组成第42-43页
        4.3.2 接口模块FPGA设计第43-45页
5 计算机重构策略第45-49页
    5.1 子计算单元容错第45页
    5.2 数据传输通道容错第45-46页
    5.3 数据传输通道工作状态检测第46-49页
6 设计分析和测试验证第49-56页
    6.1 传输路径延时分析第49-50页
        6.1.1 串行数据传输系统的帧结构设计第49-50页
        6.1.2 传输路径延时计算第50页
    6.2 同步时钟系统相位校准测试第50-53页
    6.3 同步时钟系统信号电气特性测试第53-56页
        6.3.1 20MHz时钟信号传输特性测试第53-54页
        6.3.2 200MHz数据信号传输特性测试第54-56页
7 总结和展望第56-58页
    7.1 工作总结第56页
    7.2 工作展望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土地区长距离小间距并行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影响研究
下一篇:零部件分类系统在十四所PDM中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