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前言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卫星海表温度数据处理 | 第16-26页 |
| 2.1 卫星、传感器及产品介绍 | 第16-18页 |
| 2.1.1 卫星及传感器介绍 | 第16-17页 |
| 2.1.2 卫星产品介绍 | 第17-18页 |
| 2.2 数据处理 | 第18-25页 |
| 2.2.1 预处理 | 第18-19页 |
| 2.2.2 质量控制 | 第19-21页 |
| 2.2.3 数据融合与去噪 | 第21-22页 |
| 2.2.4 海表温度季、年、多年月平均及月距平 | 第22-25页 |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 3 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主成分分析 | 第26-45页 |
| 3.1 分析方法介绍 | 第26-27页 |
| 3.2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计算 | 第27-30页 |
| 3.3 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第一模态分析 | 第30-40页 |
| 3.3.1 第一模态时间序列频谱分析 | 第30-32页 |
| 3.3.2 第一时间模态与 Ni o 指数比较分析 | 第32-35页 |
| 3.3.3 第一时间模态与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时间序列比较分析 | 第35-39页 |
| 3.3.4 第一时间模态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 3.4 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第二、第三模态分析 | 第40-41页 |
| 3.5 东海海域海表温度主成分分析 | 第41-43页 |
| 3.6 小结 | 第43-45页 |
| 4 西北太平洋高分辨率海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 | 第45-53页 |
| 4.1 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 | 第45-47页 |
| 4.2 西北太平洋典型区域海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 | 第47-51页 |
| 4.2.1 近赤道区域海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 | 第48-50页 |
| 4.2.2 黑潮区域海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 | 第50页 |
| 4.2.3 长江口海表温度时空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 4.3 小结 | 第51-53页 |
| 5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