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业务流程再造 | 第17-19页 |
2.1.1 企业流程定义 | 第17-18页 |
2.1.2 企业流程再造 | 第18-19页 |
2.2 业务流程再造方法 | 第19-21页 |
2.2.1 迈克尔·哈默的四阶段模式 | 第19页 |
2.2.2 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五阶段模式 | 第19-21页 |
2.2.3 两种模式的区别 | 第21页 |
2.3 业务流程再造的各种分析工具 | 第21-24页 |
2.3.1 作业成本法 | 第21页 |
2.3.2 IDEF 方法 | 第21-22页 |
2.3.3 ASME 方法 | 第22页 |
2.3.4 标杆对标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现状分析 | 第24-35页 |
3.1 全业务运营下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24-25页 |
3.2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管理现状 | 第25-31页 |
3.2.1 末梢装维的理解 | 第25-26页 |
3.2.2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管理现状 | 第26-27页 |
3.2.3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市场分析与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3.3 电信行业末梢装维比对分析 | 第31-34页 |
3.3.1 国内末梢装维管理模式 | 第31-32页 |
3.3.2 香港电信市场末梢装维 | 第32-33页 |
3.3.3 标杆比对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流程分析与再造 | 第35-49页 |
4.1 打单流程分析与优化 | 第36-37页 |
4.1.1 打单流程现状分析 | 第36页 |
4.1.2 打单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 第36-37页 |
4.1.3 打单流程优化 | 第37页 |
4.2 派单流程分析与优化 | 第37-39页 |
4.2.1 派单流程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4.2.2 派单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 第38页 |
4.2.3 派单流程优化 | 第38-39页 |
4.3 物料领用流程分析与优化 | 第39-42页 |
4.3.1 物料领用流程现状分析 | 第39-41页 |
4.3.2 物料领用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 第41页 |
4.3.3 物料领用流程优化 | 第41-42页 |
4.4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分析与优化 | 第42-46页 |
4.4.1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现状分析 | 第42-45页 |
4.4.2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关键问题识别 | 第45页 |
4.4.3 装机/故障维修流程优化 | 第45-46页 |
4.5 紧急调度流程分析与优化 | 第46-48页 |
4.5.1 紧急调度流程现状分析 | 第46-48页 |
4.5.2 紧急调度流程优化 | 第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深圳电信基于 SOA 的装维信息化实现 | 第49-61页 |
5.1 装维信息化的必要性及 SOA 架构 | 第49-50页 |
5.1.1 装维信息化的必要性 | 第49-50页 |
5.1.2 SOA 概述 | 第50页 |
5.2 深圳电信装维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 第50-53页 |
5.2.1 装维信息化的总体思路 | 第50-52页 |
5.2.2 装维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第52-53页 |
5.3 深圳电信装维信息系统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3-60页 |
5.3.1 装维系统技术框架 | 第53-54页 |
5.3.2 手机终端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4-58页 |
5.3.3 系统后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深圳电信末梢装维流程优化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 第61-67页 |
6.1 实施的范围与实施的步骤 | 第61页 |
6.1.1 实施范围 | 第61页 |
6.1.2 实施进度安排 | 第61页 |
6.2 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的效果评价 | 第61-66页 |
6.2.1 实施效用反馈 | 第61-63页 |
6.2.2 取得的主要效果 | 第63-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