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44页 |
1.1 重金属污染概况及处理技术研究 | 第20-26页 |
1.1.1 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20-22页 |
1.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22-24页 |
1.1.3 生物吸附法在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第24-26页 |
1.2 白腐真菌研究现状 | 第26-34页 |
1.2.1 白腐真菌的分类、来源及优势 | 第26-27页 |
1.2.2 白腐真菌在有机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 第27-32页 |
1.2.3 白腐真菌在重金属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1.3 白腐真菌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34-38页 |
1.3.1 重金属对白腐真菌的毒性效应研究 | 第34-35页 |
1.3.2 白腐真菌对重金属防御机制研究 | 第35-38页 |
1.4 本文构想 | 第38-44页 |
1.4.1 研究依据与思路 | 第38-39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39-40页 |
1.4.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40-44页 |
第2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特性及其在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 第44-58页 |
2.1 引言 | 第44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44-48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4-45页 |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45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2.2.4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2.3.1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研究 | 第48-49页 |
2.3.2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研究 | 第49-50页 |
2.3.3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研究 | 第50-52页 |
2.3.4 黄孢原毛平革菌及其固定化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52-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3章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生长代谢毒性研究 | 第58-78页 |
3.1 引言 | 第58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2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60-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7页 |
3.3.1 黄孢原毛平革菌生长过程中对Cd的吸附富集研究 | 第62-64页 |
3.3.2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湿重生物量变化 | 第64-65页 |
3.3.3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干重生物量变化 | 第65-67页 |
3.3.4 Cd胁迫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体形态的影响 | 第67-68页 |
3.3.5 Cd胁迫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68-71页 |
3.3.6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氧化损伤效应研究 | 第71-72页 |
3.3.7 Cd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毒性机理分析 | 第72-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外草酸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特性研究 | 第78-90页 |
4.1 引言 | 第78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78-81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78-7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79-80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80-8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1-88页 |
4.3.1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外草酸变化情况 | 第81-82页 |
4.3.2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外草酸与生长抑制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82-83页 |
4.3.3 外源草酸添加对Cd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83-85页 |
4.3.4 不同外源草酸浓度对Cd吸附量的影响 | 第85-86页 |
4.3.5 外源草酸添加对缓解黄孢原毛平革菌Cd毒性的影响 | 第86-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5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氧化能力及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 第90-100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90-92页 |
5.2.1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提取液的制备 | 第90-91页 |
5.2.2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提取液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 第91-92页 |
5.2.3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提取液活性氧清除能力测定 | 第9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2-99页 |
5.3.1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提取液总抗氧化能力研究 | 第92-94页 |
5.3.2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提取液活性氧清除能力研究 | 第94-95页 |
5.3.3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与活性氧清除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95-96页 |
5.3.4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抗氧化能力响应情况 | 第96-98页 |
5.3.5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氧化系统对Cd短期胁迫的响应情况 | 第98-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酶促抗氧化效应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 | 第100-114页 |
6.1 引言 | 第100-101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101-102页 |
6.2.1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氧化酶系统组分测定 | 第101-102页 |
6.2.2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抗氧化酶响应过程实验 | 第10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2页 |
6.3.1 黄孢原毛平革菌酶促抗氧化系统组分研究 | 第102-105页 |
6.3.2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酶促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情况 | 第105-108页 |
6.3.3 SOD与CAT在黄孢原毛平革菌抗氧化系统中协同作用研究 | 第108-109页 |
6.3.4 黄孢原毛平革菌酶促抗氧化机制研究 | 第109-11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7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小分子物质抗氧化体系的组成及抗氧化物质机制研究 | 第114-126页 |
7.1 引言 | 第114页 |
7.2 材料和方法 | 第114-115页 |
7.2.1 黄孢原毛平革菌小分子物质抗氧化系统组分测定 | 第114-115页 |
7.2.2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小分子抗氧化物质响应过程实验研究 | 第115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4页 |
7.3.1 黄孢原毛平革菌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组分研究 | 第115-117页 |
7.3.2 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小分子物质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情况 | 第117-119页 |
7.3.3 黄孢原毛平革菌小分子物质抗氧化机制研究 | 第119-12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8章 谷胱甘肽在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内重金属络合解毒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 第126-141页 |
8.1 引言 | 第126-127页 |
8.2 材料和方法 | 第127-128页 |
8.2.1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培养 | 第127页 |
8.2.2 黄孢原毛平革菌短期Cd胁迫实验 | 第127页 |
8.2.3 黄孢原毛平革菌提取液的制备 | 第127页 |
8.2.4 重金属/谷胱甘肽摩尔比分析 | 第127页 |
8.2.5 Pb/Cd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提取液中总ROS水平分析 | 第127-128页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28-139页 |
8.3.1 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谷胱甘肽变化情况 | 第128-130页 |
8.3.2 重金属胁迫下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内谷胱甘肽动态变化情况 | 第130-131页 |
8.3.3 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体谷胱甘肽消耗量与重金属富集相关性研究 | 第131-133页 |
8.3.4 黄孢原毛平革菌提取液中重金属与谷胱甘肽摩尔比变化情况 | 第133-134页 |
8.3.5 外源谷胱甘肽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培养过程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8.3.6 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中谷胱甘肽作用机制研究 | 第135-139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9章 接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堆肥处理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底泥的研究 | 第141-154页 |
9.1 引言 | 第141页 |
9.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144页 |
9.2.1 堆肥体系设置 | 第141-142页 |
9.2.2 取样方法 | 第142页 |
9.2.3 分析方法 | 第142-144页 |
9.3 结果与讨论 | 第144-153页 |
9.3.1 堆肥体系p H的变化 | 第144页 |
9.3.2 堆肥体系有机碳的变化 | 第144-145页 |
9.3.3 堆肥体系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研究 | 第145-147页 |
9.3.4 堆肥体系中壬基酚的降解效率研究 | 第147-150页 |
9.3.5 堆肥体系中木质素降解酶系变化情况 | 第150-153页 |
9.4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结论 | 第154-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74页 |
致谢 | 第174-175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75-180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发明专利 | 第180-182页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