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略缩语表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41页 |
1 我国高原地区渔业资源 | 第18-28页 |
1.1 简介 | 第18-19页 |
1.2 青藏高原地区渔业资源 | 第19-20页 |
1.3 秦岭山脉地区渔业资源 | 第20-22页 |
1.4 四种高原土著鱼类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1.4.1 三种西藏土著鱼类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4.1.1 尖裸鲤简介及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1.4.1.2 拉萨裂腹鱼简介及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1.4.1.3 异齿裂腹鱼简介及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1.4.2 秦岭细鳞鲑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4.2.1 秦岭细鳞鲑简介 | 第26-28页 |
1.4.2.2 秦岭细鳞鲑研究概况 | 第28页 |
2 鱼类养殖生物学 | 第28-36页 |
2.1 简介 | 第28-30页 |
2.2 饵料 | 第30-32页 |
2.3 摄食与生长 | 第32-33页 |
2.4 饲养环境 | 第33-34页 |
2.5 鱼类病害防治 | 第34-35页 |
2.6 珍稀濒危鱼类养殖管理概况 | 第35-36页 |
3 鱼类保护技术研究概况 | 第36-39页 |
4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二章 不同饵料对三种西藏土著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第41-50页 |
1 前言 | 第4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2.1 试验鱼 | 第41-42页 |
2.2 饵料选择 | 第4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42页 |
2.4 数据测量及处理 | 第42-43页 |
3 结果 | 第43-47页 |
3.1 不同饵料对三种西藏土著鱼类仔鱼生长的影响 | 第43页 |
3.2 不同饵料对三种西藏土著鱼类仔鱼存活的影响 | 第43-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4.1 饵料的适口性和可得性 | 第47页 |
4.2 三种西藏土著鱼类仔鱼的人工驯化特性 | 第47-50页 |
第三章 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第50-56页 |
1 前言 | 第5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2.1 试验鱼及饵料 | 第50-51页 |
2.2 饲养条件及管理 | 第51-52页 |
2.3 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52页 |
3 结果 | 第52-53页 |
3.1 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 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仔稚鱼成活的影响 | 第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第四章 饥饿胁迫对拉萨裂腹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第56-71页 |
1 前言 | 第56-5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2.1 试验材料和饲养条件 | 第57页 |
2.2 试验Ⅰ:饥饿胁迫对拉萨裂腹鱼仔鱼摄食和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 第57-58页 |
2.3 试验Ⅱ:饥饿胁迫对拉萨裂腹鱼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 第58-59页 |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59-60页 |
3 结果 | 第60-67页 |
3.1 摄食率与不可逆点确定 | 第60-62页 |
3.2 生长和发育 | 第62-64页 |
3.3 死亡情况 | 第64-67页 |
4 讨论 | 第67-71页 |
4.1 拉萨裂腹鱼仔鱼对饥饿胁迫的适应性 | 第67-69页 |
4.2 饥饿胁迫对拉萨裂腹鱼形态特征及存活的影响 | 第69-71页 |
第五章 不同饲养箱类型对异齿裂腹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第71-77页 |
1 前言 | 第71-7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2-73页 |
2.1 材料 | 第72页 |
2.2 方法 | 第72页 |
2.3 数据测量和分析 | 第72-73页 |
3 结果 | 第73-74页 |
3.1 不同饲养箱类型对异齿裂腹鱼仔鱼生长的影响 | 第73-74页 |
3.2 不同饲养箱类型对异齿裂腹鱼仔鱼存活的影响 | 第74页 |
4 讨论 | 第74-77页 |
4.1 饲养箱类型对异齿裂腹鱼仔鱼生长的影响 | 第74-75页 |
4.2 饲养箱类型对异齿裂腹鱼仔鱼存活的影响 | 第75页 |
4.3 不同养殖条件对西藏地区土著鱼类仔鱼培育探讨 | 第75-77页 |
第六章 Cu~(2+)制剂对两种高原土著鱼类仔鱼的毒性效应 | 第77-85页 |
1 前言 | 第77-7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78-79页 |
2.1 试验鱼 | 第7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78-79页 |
2.3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79页 |
3 结果 | 第79-82页 |
3.1 Cu~(2+)制剂对两种仔鱼行为和体征的影响 | 第79-80页 |
3.2 Cu~(2+)制剂对两种仔鱼存活的影响 | 第80-81页 |
3.3 半数致死浓度(LC_(50))和安全浓度(SC)的确定 | 第81-82页 |
4 讨论 | 第82-85页 |
第七章 秦岭细鳞鲑精子生殖细胞超微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85-101页 |
1 前言 | 第85-8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6-8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86页 |
2.2 扫描电镜样本制备 | 第86-87页 |
2.3 透射电镜样本制备 | 第87页 |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87页 |
3 结果 | 第87-92页 |
3.1 形态指标测量 | 第87-89页 |
3.2 形态特征 | 第89-91页 |
3.3 超微结构示意图 | 第91-92页 |
4 讨论 | 第92-101页 |
第八章 秦岭细鳞鲑SSR荧光标记亲子鉴定技术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开发 | 第101-113页 |
1 前言 | 第101-10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04-109页 |
2.1 试验鱼及试剂仪器 | 第104页 |
2.2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 第104-105页 |
2.3 PCR扩增及检测 | 第105-106页 |
2.4 荧光引物合成 | 第106页 |
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106-109页 |
3 结果 | 第109-111页 |
3.1 筛选的微卫星标记特征 | 第109页 |
3.2 荧光标记微卫星亲子鉴定结果 | 第109-111页 |
3.3 秦岭细鳞鲑亲子鉴定试剂盒 | 第111页 |
4 讨论 | 第111-113页 |
第九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13-118页 |
1 前言 | 第113页 |
2 饵料因素对四种高原土著鱼类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3 饥饿胁迫对拉萨裂腹鱼摄食、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4 饲养箱类型对异齿裂腹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第115页 |
5 两种裂腹鱼病害防治及指示生物监测可行性分析 | 第115-116页 |
6 精子生殖细胞形态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方式选择 | 第116页 |
7 人工繁育效果评估和增殖放流分子标记开发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42页 |
附录 | 第142-145页 |
致谢 | 第145-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