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外包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线性码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可验证的任意函数外包计算方案 | 第18-32页 |
2.1 预备知识 | 第18-22页 |
2.1.1 混合加密算法 | 第18-19页 |
2.1.2 安全模型 | 第19-22页 |
2.2 基于混合加密的可验证的任意函数外包计算方案 | 第22-25页 |
2.3 安全性证明和效率分析 | 第25-31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第3章 隐私保护人脸识别方案 | 第32-45页 |
3.1 预备知识 | 第33-36页 |
3.1.1 模型和安全需求 | 第33-34页 |
3.1.2 密码学工具 | 第34-36页 |
3.1.3 特征脸人脸识别算法 | 第36页 |
3.2 基于混和加密和外包计算的隐私保护人脸识别方案 | 第36-43页 |
3.2.1 方案的构造 | 第36-41页 |
3.2.2 安全性和效率分析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4章 来自于一般构造的线性码 | 第45-93页 |
4.1 预备知识 | 第46-50页 |
4.1.1 群特征和高斯和 | 第46-47页 |
4.1.2 一类指数和 | 第47-48页 |
4.1.3 分圆域 | 第48页 |
4.1.4 线性码的一般构造 | 第48-50页 |
4.2 线性码的缩短和加长 | 第50-51页 |
4.3 两个线性码的合并 | 第51-57页 |
4.3.1 合并两个线性码的一种方法 | 第51-53页 |
4.3.2 一类带有最多2个非零重量的线性码 | 第53-54页 |
4.3.3 一些二元线性码的参数 | 第54-56页 |
4.3.4 一类三元线性码 | 第56-57页 |
4.4 一类带有最多5个非零重量的线性码 | 第57-91页 |
4.4.1 一类线性码及其参数的描述 | 第57-62页 |
4.4.2 素数p = 2时的证明 | 第62-68页 |
4.4.3 素数p > 2时的证明 | 第68-90页 |
4.4.4 在密钥共享中的应用 | 第90-91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91-93页 |
第5章 码本的构造 | 第93-115页 |
5.1 预备知识 | 第93-98页 |
5.1.1 码本及相关界的定义 | 第93-95页 |
5.1.2 三类密码函数 | 第95-98页 |
5.2 来自于二元码的码本的构造 | 第98-100页 |
5.3 相对于Levenshtein界的最优码本 | 第100-102页 |
5.4 相对于Levenshtein界的渐进最优码本 | 第102-113页 |
5.4.1 一般的构造方法 | 第102-104页 |
5.4.2 对构造方法的扩展 | 第104-105页 |
5.4.3 一类新的几乎满足Levenshtein界的码本 | 第105-11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6.1 总结 | 第115页 |
6.2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