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陕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陕西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引入试点期(1996-1999) | 第19页 |
·艰难发展期(2000-2002) | 第19页 |
·快速发展期(2003-2009) | 第19-20页 |
·成熟稳定期(2009-) | 第20页 |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现状分析 | 第20-25页 |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贷款质量的不断提升 | 第20-21页 |
·农信社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 第21-22页 |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规模逐步扩张 | 第22-23页 |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基本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25-31页 |
·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原则 | 第25-26页 |
·构建方法 | 第25页 |
·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6-29页 |
·指标体系的分层设计 | 第26-27页 |
·农信社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代码A) | 第27-28页 |
·农户绩效评价指标(代码B) | 第28-29页 |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29-3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29页 |
·指标权重的结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陕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测算及比较 | 第31-36页 |
·调查地区的选取、概况和数据说明 | 第31-32页 |
·调查地区的选取原则 | 第31页 |
·调查地区的概况 | 第31-32页 |
·数据来源说明 | 第32页 |
·以千阳县为例计算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指标值 | 第32-34页 |
·千阳县农信社层面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三级指标值的确定 | 第33页 |
·千阳县农户层面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三级指标值的确定 | 第33页 |
·一级指标值和二级指标值的确定 | 第33-34页 |
·千阳县和洛南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对比 | 第34-36页 |
·两地农信社层面绩效评价指标值(Aij)的对比 | 第34-35页 |
·两地农户层面绩效评价指标值(Bij)的对比 | 第35页 |
·两地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一、二级指标值的对比 | 第35-36页 |
第五章 陕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结果分析 | 第36-43页 |
·千阳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时序结果的分析 | 第36-39页 |
·农信社层面的农户小额信贷时序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农户层面的农户小额信贷时序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总体运行绩效的时序结果分析 | 第38页 |
·影响时序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千阳县和洛南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绩效对比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两地农信社层面绩效对比的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两地农户层面绩效对比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两地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总体绩效的对比分析 | 第41页 |
·影响地区性差异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提高陕西农信社小额信贷运行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43-47页 |
·建立有效完善的农户小额信贷机制 | 第43-44页 |
·建立合理的农户小额信贷利率机制 | 第43页 |
·建立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 第43-44页 |
·完善农户小额信贷信用评级机制 | 第44页 |
·设立规范的农户小额信贷数额和期限 | 第44页 |
·提高农信社经营和管理能力 | 第44-45页 |
·提高农信社的融资能力 | 第44-45页 |
·加强对农户小额贷款监督管理力度 | 第45页 |
·促进农村产业化与农户小额信贷相结合 | 第45-46页 |
·开展特色产业和农户小额信贷相结合 | 第45页 |
·利用农户小额信贷密切联系农户、企业和产品市场 | 第45-46页 |
·加大农户产业技能和小额信贷业务培训力度 | 第46页 |
·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信贷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