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乳制品供应链动力学行为及鲁棒性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复杂网络理论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 | 第13-15页 |
1.2.2 供应链风险动力学传播研究 | 第15-17页 |
1.2.3 供应链鲁棒性研究 | 第17-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2.1 乳制品及乳制品供应链 | 第22-23页 |
2.1.1 乳制品的定义及分类 | 第22页 |
2.1.2 乳制品供应链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 复杂网络基础理论 | 第23页 |
2.2.1 复杂网络的定义 | 第23页 |
2.2.2 复杂网络的性质 | 第23页 |
2.3 复杂网络的统计描述 | 第23-26页 |
2.3.1 度与度分布 | 第24页 |
2.3.2 平均路径长度 | 第24-25页 |
2.3.3 聚类系数 | 第25页 |
2.3.4 实际网络的统计特性 | 第25-26页 |
2.4 各种网络模型 | 第26-27页 |
2.4.1 规则网络 | 第26-27页 |
2.4.2 随机网络 | 第27页 |
2.4.3 小世界网络 | 第27页 |
2.4.4 无标度网络 | 第27页 |
2.5 复杂网络动力学理论 | 第27-28页 |
2.6 复杂网络鲁棒性理论 | 第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特征研究 | 第30-45页 |
3.1 供应链复杂网络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3.2 乳制品供应链模式 | 第31-32页 |
3.3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演化模型 | 第32-36页 |
3.3.1 乳制品供应链网络模型表示 | 第32-34页 |
3.3.2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模型演化过程 | 第34-35页 |
3.3.3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模型演化算法 | 第35-36页 |
3.4 仿真实验和分析 | 第36-41页 |
3.4.1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演化仿真 | 第36-37页 |
3.4.2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度的分布图 | 第37-39页 |
3.4.3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节点聚类系数 | 第39-40页 |
3.4.4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平均路径长度 | 第40-41页 |
3.5 浙江贝因美公司乳制品供应链实证分析 | 第41-44页 |
3.5.1 乳制品供应链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41-42页 |
3.5.2 乳制品供应链网络的静态统计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风险扩散动力学研究 | 第45-56页 |
4.1 乳制品供应链风险扩散分析 | 第45-46页 |
4.2 乳制品供应链风险因素 | 第46页 |
4.3 复杂供应链网络风险扩散的动力学模型建模 | 第46-51页 |
4.3.1 基本假设 | 第46-47页 |
4.3.2 模型构建 | 第47-49页 |
4.3.3 模型求解及化简 | 第49-51页 |
4.4 复杂供应链网络风险扩散的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51-54页 |
4.4.1 p_i和η_i之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4.4.2 Q_i≠1的情形 | 第52-54页 |
4.4.3 模型结论 | 第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乳制品供应链复杂网络的鲁棒性研究 | 第56-72页 |
5.1 供应链鲁棒性分析 | 第56页 |
5.2 乳制品供应链网络鲁棒性分析算法 | 第56-59页 |
5.2.1 乳制品供应链网络鲁棒性仿真步骤 | 第56-58页 |
5.2.2 实验参数介绍 | 第58-59页 |
5.3 随机攻击下的网络鲁棒性研究 | 第59-63页 |
5.3.1 改变网络负载的随机故障鲁棒性研究 | 第59-61页 |
5.3.2 改变网络冗余的随机故障鲁棒性研究 | 第61-63页 |
5.4 蓄意攻击下的网络鲁棒性研究 | 第63-66页 |
5.4.1 改变网络负载的蓄意攻击鲁棒性研究 | 第63-65页 |
5.4.2 改变网络冗余的蓄意攻击鲁棒性研究 | 第65-66页 |
5.5 乳制品供应链网络脆弱性的预防策略 | 第66-68页 |
5.5.1 基于理论层面的预防策略 | 第67页 |
5.5.2 基于实际情况的预防策略 | 第67-68页 |
5.6 贝因美乳制品供应链网络的鲁棒性实证分析 | 第68-7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72-73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