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交通仿真及路段旅行时间估计模型验证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本文工作 | 第10-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2.3 文章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交通仿真技术 | 第13-17页 |
2.1.1 交通仿真技术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2.1.2 交通仿真软件 | 第14-16页 |
2.1.3 交通仿真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2.2 小样本路段旅行时间估计 | 第17-21页 |
2.2.1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2.2.2 基于多源数据的方法 | 第18-19页 |
2.2.3 基于交通特性的估计方法 | 第19-21页 |
第3章 VISUM建立大规模交通仿真模型 | 第21-42页 |
3.1 建立仿真路网 | 第22-32页 |
3.1.1 导入背景图片 | 第23-24页 |
3.1.2 添加节点并编辑节点属性 | 第24-25页 |
3.1.3 设置路段类型并添加路段 | 第25-26页 |
3.1.4 编辑交叉口 | 第26-30页 |
3.1.5 信号控制机的添加与编辑 | 第30页 |
3.1.6 添加并编辑信号灯组 | 第30-32页 |
3.2 建立需求模型 | 第32-38页 |
3.2.1 添加交通小区并设置属性 | 第33-34页 |
3.2.2 需求模型设置 | 第34-35页 |
3.2.3 出行生成 | 第35-36页 |
3.2.4 出行分布 | 第36-37页 |
3.2.5 出行方式划分 | 第37-38页 |
3.3 静态交通分配 | 第38-42页 |
3.3.1 分配准备 | 第38页 |
3.3.2 静态交通分配 | 第38-40页 |
3.3.3 优化信号控制机配时方案 | 第40页 |
3.3.4 优化Offset | 第40-41页 |
3.3.5 静态交通分配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VISSIM动态交通分配 | 第42-60页 |
4.1 建立VISSIM路网模型 | 第42-45页 |
4.2 设置车辆构成与交通需求 | 第45-47页 |
4.2.1 车辆构成设置 | 第45页 |
4.2.2 交通需求设置 | 第45-47页 |
4.3 调试动态交通分配参数 | 第47-56页 |
4.3.1 评价时间间隔 | 第48-52页 |
4.3.2 搜索路径 | 第52-54页 |
4.3.3 收敛控制 | 第54页 |
4.3.4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4-56页 |
4.4 实施动态交通分配与数据输出 | 第56-60页 |
4.4.1 动态交通分配 | 第56-57页 |
4.4.2 车辆旅行时间数据输出 | 第57-60页 |
第5章 C | 第60-68页 |
5.1 数据结构设计与数据整理 | 第60-62页 |
5.1.1 路网数据结构设计 | 第60-61页 |
5.1.2 车辆旅行数据结构设计 | 第61-62页 |
5.2 C | 第62-64页 |
5.2.1 编程计算直行率 | 第62页 |
5.2.2 编程估计路段平均旅行时间 | 第62-64页 |
5.3 旅行时间估计模型的验证 | 第64-68页 |
5.3.1 双峰分布旅行时间估计模型验证 | 第64-65页 |
5.3.2 三峰分布旅行时间估计模型验证 | 第65-68页 |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8-70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68-6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