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公共财政视角下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支付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10-15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10页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2. 国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四)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1. 本文研究内容第13页
        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3. 论文的创新点第14页
        4. 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一、支付体系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特点第15-20页
    (一) 支付体系及其结构第15-18页
        1. 支付体系第15-17页
        2. 支付体系的结构第17-18页
    (二) 支付体系理论基础第18-19页
        1. 公共产品理论第18-19页
        2. 金融供给与需求均衡理论第19页
    (三) 支付体系的特点第19-20页
        1. 公共性第19页
        2. 普惠性第19-20页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支付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第20-28页
    (一) 我国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发展现状第20-21页
        1. 农村地区基本情况第20页
        2. 银行结算账户情况第20-21页
        3. 支付系统覆盖情况第21页
    (二) 内蒙古农村牧区支付体系发展现状第21-28页
        1. 基本情况第21-25页
        2 公共财政支持内蒙古农牧区支付体系发展现状第25-26页
        3. 地方政府、基层央行、涉农牧金融机构的联动机制与成效第26-28页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支付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8-34页
    (一) 支付体系建设滞后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第28-29页
        1. 农村牧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第28页
        2. 服务农村牧区的金融机构少,且分布不均,存在支付结算盲点第28-29页
        3. “互联网+”迅猛发展,逐步辐射到农村牧区,对现有支付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29页
    (二) 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使用效率低下第29-31页
        1. 非现金支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第29-30页
        2. 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作用尚未有效体现第30页
        3. 收费制度制约了非现金工具的推广应用第30页
        4. 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内容形式化,实际效果较差第30-31页
    (三) 支付体系安全风险较大第31-32页
        1. 人为的风险因素第31页
        2. 支付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第31-32页
        3. 基层支付清算、结算执法监管力度、成效方面的因素第32页
    (四) 基层银行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第32-33页
        1. 从业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方面的因素第32页
        2. 基层银行组织举办、提供的学习、培训的机会因素第32-33页
    (五) 财政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方面的问题第33-34页
四、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支付体系的措施与建议第34-39页
    (一) 多方协作加强农牧区支付组织建设第34-35页
        1. 建立健全支付体系组织领导架构,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第34页
        2. 基层人民银行会同其他监管部门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第34-35页
    (二) 地方政府的惠农、助农财政政策方面的建议第35-36页
        1. 完善自治区农村支付体系财政补贴制度的设计第35页
        2. 夯实农村牧区支付服务基础第35-36页
    (三) 完善支付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与措施第36-39页
        1. 合理设置金融机构网点,畅通支付结算渠道第36页
        2. 加大县城以下及农村牧区金融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第36-37页
        3. 构建丰富多样的支付结算工具,完善农村牧区支付结算体系第37-38页
        4. 加大支付体系的宣传工作,探索行之高效宣传途径第38-39页
五、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的识别和动因研究
下一篇:“宽带中国”战略的社会效益研究--基于DEA方法的效率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