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的识别和动因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导言第12-20页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4-15页
        1.2.1 研究目标第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数据来源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第18-20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18页
        1.4.2 存在的不足第18-20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20-28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3页
        2.1.1 农民资金互助社第20-21页
        2.1.2 农民资金互助社的目标和目标偏移第21-22页
        2.1.3 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第22-23页
    2.2 文献综述第23-26页
        2.2.1 农民资金互助社的相关研究第23页
        2.2.2 微型金融机构目标偏移的相关研究第23-26页
    2.3 文献述评第26-28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变量选择第28-36页
    3.1 理论基础第28-29页
        3.1.1 委托代理理论第28-29页
        3.1.2 内部人控制理论第29页
    3.2 分析框架第29-32页
        3.2.1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的识别第30页
        3.2.2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的动因分析第30-32页
    3.3 变量选择第32-36页
        3.3.1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变量第32-33页
        3.3.2 内部人控制变量第33-34页
        3.3.3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变量第34页
        3.3.4 控制变量第34-36页
第四章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的现状分析第36-40页
    4.1 农民资金互助社服务深度第36-38页
    4.2 农民资金互助社覆盖广度第38页
    4.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五章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的动因分析第40-54页
    5.1 描述性分析第40-43页
        5.1.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第40页
        5.1.2 盐城市六县(区)农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整体情况第40-42页
        5.1.3 农民资金互助社内部人控制情况第42-43页
        5.1.4 农民资金互助社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情况第43页
    5.2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动因的实证检验第43-52页
        5.2.1 模型设定第44页
        5.2.2 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动因的回归结果与分析第44-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第54-60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55-56页
        6.1.1 农民资金互助社存在着目标偏移现象第55页
        6.1.2 农民资金互助社内部人控制权影响着目标偏移的程度第55-56页
    6.2 政策建议第56-60页
        6.2.1 规范内部治理,抑制农民资金互助社目标偏移的产生第56-57页
        6.2.2 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发起人审查制度的建立第57页
        6.2.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进程第57-58页
        6.2.4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资金互助社备付金管理现状评议及改进--以江苏盐城M地区为例
下一篇:公共财政视角下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支付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