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的需求特征及激励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劳务派遣用工合法地位的确定第8页
        1.1.2 劳务派遣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人力资源弹性化的要求第8-9页
        1.1.3 国内对于劳务派遣的管理水平偏低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3.1 需求与激励的国内外研究第11-14页
        1.3.2 国内外劳务派遣的发展概况第14-17页
        1.3.3 国内外劳务派遣管理相关研究动态第17-19页
        1.3.4 评述第19-20页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0-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5 研究方法、创新点第22-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2页
        1.5.2 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4-37页
    2.1 地方政府及劳务派遣的基本概念第24-27页
        2.1.1 地方政府的基本概念第24-25页
        2.1.2 劳务派遣相关概念第25-27页
    2.2 激励理论第27-31页
        2.2.1 需求的含义及特征第27-28页
        2.2.2 经典激励理论第28页
        2.2.3 综合激励模型第28-31页
    2.3 全面契约管理第31-34页
        2.3.1 全面契约的内涵第31-32页
        2.3.2 劳务派遣经济契约的特征第32-33页
        2.3.3 劳务派遣心理契约的特征第33-34页
    2.4 人本管理理论第34-37页
        2.4.1 人本管理的含义第34页
        2.4.2 人本管理的特征第34-36页
        2.4.3 人本管理促进调动员工积极性第36-37页
第三章 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第37-43页
    3.1 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形成的原因分析第37-39页
        3.1.1 社会原因第37-38页
        3.1.2 经济原因第38页
        3.1.3 体制原因第38-39页
    3.2 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的特点第39-43页
        3.2.1 岗位分布种类多且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第39-40页
        3.2.2 文化水平和技能参差不齐第40-41页
        3.2.3 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不强第41-42页
        3.2.4 被派遣员工心理契约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第42-43页
第四章 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需求特征定位第43-50页
    4.1 物质需求第43-44页
    4.2 精神与成就需求第44页
    4.3 环境需求第44-45页
    4.4 个人发展需求第45-46页
    4.5 A市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的个案分析第46-50页
        4.5.1 A市政府劳务派遣员工基本情况调查第46-48页
        4.5.2 A市政府对劳务派遣员工激励管理的现状第48页
        4.5.3 A市政府机构劳务派遣员工需求与激励因素分析第48-50页
第五章 影响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分析第50-54页
    5.1 对劳务派遣员工重视不足第50页
    5.2 劳动关系不和谐第50-51页
    5.3 派遣员工不完全对等,同工不同酬第51页
    5.4 激励的单一性、滞后性第51-52页
    5.5 激励标准无针对性,缺乏有效评估第52页
    5.6 权益保障不到位第52-54页
第六章 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的激励对策研究第54-61页
    6.1 完善薪酬机制第54-55页
    6.2 完善基础保障第55页
    6.3 建立培训体系第55-57页
    6.4 强化沟通与反馈第57-58页
    6.5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58-59页
    6.6 激励派遣组织从而间接对劳务派遣员工进行激励第59-61页
第七章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附录:地方政府劳务派遣人员调查问卷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的牡丹江市政府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