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地方政府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3 文献研究评述第16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目的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与核心概念界定第18-23页
    2.1 理论基础概述第18-21页
        2.1.1 科塞的冲突功能主义第18-20页
        2.1.2 达伦多夫的辨证冲突论第20-21页
    2.2 核心概念界定第21-23页
        2.2.1 地方政府第21-22页
        2.2.2 社会矛盾第22页
        2.2.3 机制第22-23页
第三章 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分析第23-32页
    3.1 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第23-29页
        3.1.1 经济领域第23-26页
        3.1.2 政治领域第26-27页
        3.1.3 社会生活领域第27-29页
    3.2 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第29-32页
        3.2.1 矛盾主体多元化第29-30页
        3.2.2 矛盾类型多样化第30页
        3.2.3 矛盾内容复杂化第30页
        3.2.4 矛盾呈突发性、极端性、激化性第30-31页
        3.2.5 矛盾调处难度增大第31-32页
第四章 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典型案例分析第32-39页
    4.1 广东乌坎事件第32-34页
        4.1.1 案例概述第32-33页
        4.1.2 案例分析第33-34页
    4.2 孟连县“7.19”事件第34-36页
        4.2.1 案例概述第34-35页
        4.2.2 案例分析第35-36页
    4.3 彭州市“汉彭路改造工程”第36-39页
        4.3.1 案例概述第37页
        4.3.2 案例分析第37-39页
第五章 地方政府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39-48页
    5.1 我国社会矛盾的化解方式第39-41页
        5.1.1 司法途径第39-40页
        5.1.2 行政途径第40-41页
        5.1.3 社会途径第41页
    5.2 我国现行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第41-43页
        5.2.1 人民调解是基础第41-42页
        5.2.2 行政调解是主导第42页
        5.2.3 司法调解为保证第42-43页
        5.2.4 社会调解作补充第43页
    5.3 地方政府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5.3.1 消极处理社会矛盾第44页
        5.3.2 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第44-45页
        5.3.3 粗暴控制群众行为第45页
    5.4 地方政府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5-48页
        5.4.1 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单一第45-46页
        5.4.2 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法制不健全第46页
        5.4.3 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思维固化第46-47页
        5.4.4 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应急处理滞后第47-48页
第六章 优化我国基层社会主要矛盾化解机制的策略第48-54页
    6.1 多元化化解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第48-50页
        6.1.1 培育基层社会组织第48页
        6.1.2 多主体资源共享与配合第48-49页
        6.1.3 综合化解方式,多种方式联动调解第49-50页
    6.2 以法律为准绳,多项机制协调发展第50-52页
        6.2.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第50-51页
        6.2.2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第51页
        6.2.3 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第51-52页
    6.3 以人为本,建立柔性化的化解方式第52-54页
        6.3.1 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第52页
        6.3.2 转变陈旧的工作作风第52-53页
        6.3.3 转变刚性的化解方式第53-5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使用对公民接受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劳务派遣员工的需求特征及激励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