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货币——解读马克思哲学走向历史深处的一条路径 | 第8-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状况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马克思货币思想的形成 | 第14-39页 |
2.1 马克思货币思想形成的历史情境 | 第14-16页 |
2.1.1 现代商品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 第14-15页 |
2.1.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贸易的兴起与发展 | 第15页 |
2.1.3 现代欧洲社会生活状态 | 第15-16页 |
2.2 马克思货币思想形成的思想酵素 | 第16-27页 |
2.2.1 以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 | 第16-20页 |
2.2.2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哲学思想 | 第20-21页 |
2.2.3 以蒲鲁东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经济哲学思想 | 第21-23页 |
2.2.4 以青年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 第23-25页 |
2.2.5 以赫斯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哲学思想 | 第25-27页 |
2.3 马克思货币思想的形成脉络 | 第27-39页 |
2.3.1《论犹太人问题》与《巴黎手稿》:异化史观观视域下的货币思想 | 第27-29页 |
2.3.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哲学的贫困》:唯物史观视界下的货币思想 | 第29-31页 |
2.3.3 《伦敦笔记》:唯物史观视界下货币思想的阶段性突破 | 第31-34页 |
2.3.4 《资本论》及其手稿:唯物史观视界下货币思想的科学澄明 | 第34-39页 |
第3章 马克思货币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39-53页 |
3.1 货币:呈现在伦理批判中 | 第39-43页 |
3.1.1 货币:“以色列人的嫉妒之神” | 第39-41页 |
3.1.2 货币:“人类的外化的能力” | 第41页 |
3.1.3 货币:“异己的中介” | 第41-43页 |
3.2 货币:呈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 | 第43-48页 |
3.2.1 货币职能的划分:货币五大职能的科学界定 | 第43-44页 |
3.2.2 货币形式的甄别: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 | 第44-46页 |
3.2.3 货币本质的剥离:货币不是物,而是一种历史性生产关系 | 第46-48页 |
3.3 货币:呈现在历史演变中 | 第48-53页 |
3.3.1 货币与人类历史的变迁与进步 | 第48-50页 |
3.3.2 货币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 第50-51页 |
3.3.3 货币与人的生存 | 第51-53页 |
第4章 马克思货币思想的哲学意蕴 | 第53-69页 |
4.1 作为一种本体论承诺的货币思想 | 第53-59页 |
4.1.1 超验性维度:“物”的沉沦,“关系”的彰显 | 第54-55页 |
4.1.2 本质主义维度:“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进程 | 第55-57页 |
4.1.3 马克思货币思想是一种哲学思想 | 第57-59页 |
4.2 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的货币思想 | 第59-63页 |
4.2.1 货币问题是人生活世界的“本题” | 第60-62页 |
4.2.2 货币化生活世界的批判 | 第62-63页 |
4.3 作为一种历史批判的货币思想 | 第63-69页 |
4.3.1 历史性原则:马克思货币思想成熟度的指示器 | 第63-65页 |
4.3.2 货币拜物教批判:对历史的、颠倒的社会关系的透视 | 第65-67页 |
4.3.3 马克思《货币章》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 第67-69页 |
第5章 马克思货币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69-78页 |
5.1 马克思货币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69-74页 |
5.1.1 对西美尔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哲学的批判与借鉴 | 第69-70页 |
5.1.2 对当代货币经济学理论的批判与借鉴 | 第70-71页 |
5.1.3 对当代财富观念的批判与借鉴 | 第71-73页 |
5.1.4 对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的深刻化 | 第73-74页 |
5.2 马克思货币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74-78页 |
5.2.1 对当代社会生活异化现象的批判与重建 | 第74-76页 |
5.2.2 对当代市场经济规范化和合理化的指导意义 | 第76页 |
5.2.3 对当代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