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消费金融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3 银行贷款外包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2章 消费金融外包相关理论分析 | 第21-26页 |
2.1 消费金融外包业务模式及特性分析 | 第21-22页 |
2.2 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2-23页 |
2.3 银行外包契约的激励机制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互联网“软信息硬化”背景下银行消费金融贷前审批外包契约设计 | 第26-38页 |
3.1 消费金融贷前审批外包契约特性分析 | 第26-28页 |
3.1.1 基于比较优势互补的贷款审批权分配与收益分享机制 | 第26-27页 |
3.1.2 外包契约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2 消费金融贷前审批外包委托代理模型 | 第28-37页 |
3.2.1 模型假设 | 第28-29页 |
3.2.2 金融科技公司贷款决策 | 第29-30页 |
3.2.3 银行贷款决策 | 第30-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互联网剩余效应背景下银行消费金融贷后管理外包契约设计 | 第38-47页 |
4.1 消费金融贷后管理外包契约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4.2 银行贷款贷后管理外包委托代理模型 | 第39-46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39页 |
4.2.2 不考虑贷款管理费的最优报酬机制 | 第39-43页 |
4.2.3 考虑贷款管理费的最优报酬机制 | 第43-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