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肺部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1 面绘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体绘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体绘制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 | 第16-23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体绘制技术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2.2.1 体绘制的光学模型 | 第16-17页 |
2.2.2 图像合成 | 第17-18页 |
2.3 基于GPU的光线投射算法实现 | 第18-21页 |
2.3.1 光线投射法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2.3.2 光线投射法的GPU实现 | 第20页 |
2.3.3 传递函数 | 第20-21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CT序列图像的肺部组织分割 | 第23-51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肺部CT图像的基本介绍与分割难点 | 第23-27页 |
3.2.1 肺部CT图像的基本介绍 | 第23-25页 |
3.2.2 肺功能定量分析的对象 | 第25页 |
3.2.3 肺部组织分割的难点 | 第25-27页 |
3.3 基于全局阈值生长的肺部组织粗分割 | 第27-29页 |
3.3.1 基于全局阈值与区域生长结合的肺部组织粗分割 | 第27-28页 |
3.3.2 肺部组织粗分割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3.4 基于最优阈值生长与形态学的肺气管分割 | 第29-34页 |
3.4.1 基于固定阈值生长法的肺气管树粗分割 | 第31页 |
3.4.2 基于最优阈值生长法的肺气管树细分割 | 第31-32页 |
3.4.3 基于形态学开运算的肺气管壁剔除 | 第32页 |
3.4.4 肺气管分割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3.5 基于形态学与交互式分割的肺实质修补 | 第34-41页 |
3.5.1 基于积分投影法的左右肺区分离 | 第35-36页 |
3.5.2 基于形态学闭运算的肺实质修补 | 第36-38页 |
3.5.3 基于交互式分割的肺实质修补 | 第38-39页 |
3.5.4 肺实质分割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3.6 基于形状指数的肺血管分割 | 第41-47页 |
3.6.1 海森矩阵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3.6.2 形状指数基本原理 | 第43页 |
3.6.3 血管度量函数的构造 | 第43-45页 |
3.6.4 基于三维形状指数的肺血管分割 | 第45页 |
3.6.5 肺血管分割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3.7 基于分类后体数据的体绘制传递函数设计 | 第47-50页 |
3.7.1 基于肺部分割结果的体绘制传递函数设计 | 第47-48页 |
3.7.2 交互式传递函数操作界面 | 第48页 |
3.7.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肺部分割结果的CT肺功能定量分析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肺功能定量指标的介绍 | 第51-54页 |
4.3 交互式分割在肺功能定量分析过程的应用 | 第54-56页 |
4.3.1 交互式二维ROI分割的实现 | 第54页 |
4.3.2 交互式三维VOI体切割的实现 | 第54-56页 |
4.4 伪彩色技术在肺功能定量分析过程的应用 | 第56-58页 |
4.4.1 伪彩色技术在二维上的应用 | 第56-57页 |
4.4.2 伪彩色技术在三维上的应用 | 第57-58页 |
4.5 系统肺功能定量指标的测算与精度评价 | 第58-62页 |
4.5.1 二维肺部的肺功能定量指标测算 | 第58-59页 |
4.5.2 三维肺部的肺功能定量指标测算 | 第59-60页 |
4.5.3 肺功能定量分析结果的精度评价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肺功能定量分析系统设计 | 第63-77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系统平台软硬件配置 | 第63-64页 |
5.3 系统框架 | 第64-65页 |
5.4 系统各功能介绍 | 第65-76页 |
5.4.1 系统界面设计 | 第65-66页 |
5.4.2 肺部组织的分割与三维可视化 | 第66-69页 |
5.4.3 二维肺部的肺功能定量分析结果 | 第69-72页 |
5.4.4 三维肺部的肺功能定量分析结果 | 第72-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