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自动代码生成的电池管理系统平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5-16页
第二章 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平台总体分析第16-22页
    2.1 电池管理系统基本功能分析第16-18页
    2.2 平台通用性分析第18-19页
        2.2.1 电池管理系统结构分析第18-19页
        2.2.2 硬件平台设计思路第19页
    2.3 平台策略开发的便捷性分析第19-21页
        2.3.1 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策略分析第19-20页
        2.3.2 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分析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第22-35页
    3.1 系统硬件框图第22页
    3.2 主机模块设计第22-31页
        3.2.1 主控MCU选型第24-25页
        3.2.2 控制器最小系统的自用外设设计第25-26页
        3.2.3 低功耗模块设计第26-27页
        3.2.4 通用接口模块设计第27-31页
    3.3 从机模块设计第31-34页
        3.3.1 模拟前端芯片选型第31-32页
        3.3.2 单体电压采集电路第32页
        3.3.3 均衡电路第32-33页
        3.3.4 温度测量第33-34页
        3.3.5 SPI隔离通信设计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自动代码生成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第35-66页
    4.1 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原理第35-37页
    4.2 自定义系统目标配置第37-45页
        4.2.1 系统目标文件分析第38-39页
        4.2.2 系统目标的自动配置第39-43页
        4.2.3 连接外部编译器CCSV5实现一键下载第43-45页
    4.3 底层驱动模块设计第45-57页
        4.3.1 驱动模块设计需求分析第46-47页
        4.3.2 利用S-function编写底层驱动模块第47-49页
        4.3.3 设备驱动S-function的编译与封装并添加到Library第49-51页
        4.3.4 模块tlc文件的编写及调试第51-56页
        4.3.5 对底层驱动模块设计的进一步讨论第56-57页
    4.4 平台底层驱动库设计第57-65页
        4.4.1 从机底层驱动设计第58-63页
        4.4.2 主机底层驱动设计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电池管理策略建模与仿真第66-85页
    5.1 电池模型仿真及Lookup Table建模第66-71页
        5.1.1 常用的电池模型第66页
        5.1.2 等效模型分析第66-67页
        5.1.3 模型参数辨识第67-69页
        5.1.4 基于Lookup Table的仿真分析第69-71页
    5.2 荷电状态SOC算法分析及Matlab Function建模第71-74页
        5.2.1 荷电状态SOC定义及常用策略第71页
        5.2.2 基于扩展卡尔曼方法的SOC估计与算法模型设计第71-73页
        5.2.3 基于Matlab Function的仿真分析第73-74页
    5.3 均衡策略分析及其Stateflow建模第74-81页
        5.3.1 常见均衡策略第74-75页
        5.3.2 基于能量角度的均衡策略分析第75-77页
        5.3.3 基于Stateflow的仿真分析第77-81页
    5.4 平台算法库设计第81-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平台测试与应用验证第85-100页
    6.1 代码生成及效率测试设计第85-90页
        6.1.1 算法的代码自动生成第85-88页
        6.1.2 在自动代码的框架中手工编写代码第88-89页
        6.1.3 两种方法对比第89-90页
    6.2 实验平台搭建第90-93页
    6.3 数据可信度测试第93-96页
        6.3.1 测试平台数据可信度分析第93-94页
        6.3.2 从机模块数据可信度分析第94-96页
    6.4 平台应用策略验证第96-99页
        6.4.1 电池模型验证第97-98页
        6.4.2 荷电状态SOC验证第98页
        6.4.3 均衡控制验证第98-99页
    6.5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00-101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附录 1第106-109页
附录 2第109-11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附件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体可视化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肺功能定量分析系统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官方网站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