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基于PBL提升学生生物化学课堂参与程度的实践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2 研究的问题第9-10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0-13页
        1.4.1 研究的思路第10-11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1-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0页
    2.1 “PBL”教学模式的介绍第13-15页
        2.1.1 “PBL”教学模式的起源与发展第13页
        2.1.2 PBL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征第13-15页
    2.2 “课堂参与程度”的介绍第15-16页
        2.2.1 “课堂参与程度”定义第15-16页
        2.2.2 “PBL”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参与程度”第16页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2.3.1 “PBL”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2.3.2 “课堂参与程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3 “PBL”教学模式对“课堂参与程度”的实践研究第20-35页
    3.1 “PBL”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中的应用第20-25页
        3.1.1 教材分析第20页
        3.1.2 学情分析第20页
        3.1.3 教学目标第20页
        3.1.4 教学重难点第20-21页
        3.1.5 课时安排第21页
        3.1.6 教学过程第21-24页
        3.1.7 教学反思第24-25页
    3.2 “PBL”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的应用第25-31页
        3.2.1 教材分析第25页
        3.2.2 学生情况分析第25页
        3.2.3 教学目标第25页
        3.2.4 教学重难点第25页
        3.2.5 学时设置第25-26页
        3.2.6 教学过程第26-31页
        3.2.7 教学反思第31页
    3.3 维生素D的缺乏症第31-35页
        3.3.1 教材分析第31页
        3.3.2 学生情况分析第31页
        3.3.3 教学目标第31-32页
        3.3.4 教学重难点第32页
        3.3.5 课时安排第32页
        3.3.6 教学过程第32-35页
4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35-47页
    4.1 实验对象第35页
    4.2 实验工具第35-36页
    4.3 实验过程第36-37页
    4.4 数据收集第37页
    4.5 数据分析与结果第37-47页
        4.5.1 “课堂参与程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7-44页
        4.5.2 “课堂参与程度”课堂观察法调查结果分析第44-45页
        4.5.3 “课堂参与程度”访谈法调查结果分析第45-47页
5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5.1 研究结论第47页
    5.2 研究的启示第47-48页
        5.2.1 丰富课堂活动的内容第47页
        5.2.2 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第47页
        5.2.3 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第47-48页
        5.2.4 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第48页
    5.3 不足与建议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unentangled态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思维导图促进生物化学核心知识建构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