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合成气CO_2分离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2.1 膜分离技术 | 第11-16页 |
1.2.2 化学吸收技术 | 第16-19页 |
1.2.3 吸附分离技术 | 第19页 |
1.2.4 低温蒸馏技术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CO_2膜分离特性研究 | 第22-3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CO_2膜分离溶解——扩散模型研究 | 第22-24页 |
2.3 膜分离CO_2实验系统及工况 | 第24-30页 |
2.3.1 膜分离CO_2实验系统 | 第24-29页 |
2.3.2 膜分离CO_2实验操作步骤 | 第29-30页 |
2.3.3 膜分离CO_2实验工况 | 第30页 |
2.4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2.5.1 Generon210膜分离CO_2实验研究 | 第31-33页 |
2.5.2 Prism膜分离CO_2实验研究 | 第33-35页 |
2.5.3 Generon210膜与Prism膜分离系数计算及对比 | 第35-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MEA化学吸收与解吸特性研究 | 第39-64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MEA化学吸收与解吸动力学研究 | 第39-43页 |
3.3 MEA化学吸收与解吸实验系统及工况 | 第43-50页 |
3.3.1 MEA化学吸收与解吸实验系统 | 第43-48页 |
3.3.2 MEA化学吸收与解吸实验操作步骤 | 第48-49页 |
3.3.3 MEA化学吸收与解吸实验工况 | 第49-50页 |
3.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0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0-63页 |
3.5.1 MEA化学吸收实验研究 | 第50-53页 |
3.5.2 MEA吸收动力学模型 | 第53-56页 |
3.5.3 MEA化学解吸实验研究 | 第56-60页 |
3.5.4 MEA解吸动力学研究 | 第60-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膜分离-化学吸收联合脱除合成气CO_2实验研究 | 第64-77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膜分离-化学吸收联合脱除合成气CO_2技术原理 | 第64-65页 |
4.3 膜分离-化学吸收联合脱除合成气CO_2实验系统及工况 | 第65-67页 |
4.3.1 膜分离-化学吸收联合脱除合成气CO_2实验系统 | 第65-66页 |
4.3.2 膜分离-化学吸收联合脱除合成气CO_2实验操作步骤 | 第66页 |
4.3.3 膜分离-化学吸收联合脱除合成气CO_2实验工况 | 第66-67页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7-68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4.5.1 气体压力对联合法脱碳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4.5.2 气体体积流率对联合法脱碳特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4.5.3 气体温度对联合法脱碳特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4.5.4 液气比对联合法脱碳特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4.5.5 MEA温度对联合法脱碳特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4.5.6 联合法与膜分离法、化学吸收法对比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