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热障涂层结构及材料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热障涂层结构及主要制备技术 | 第13-15页 |
1.2.2 涂层主要应用材料体系 | 第15-16页 |
1.3 热障涂层隔热性能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基于涂层微结构的隔热性能研究 | 第16-18页 |
1.3.2 涂层等效导热系数主要获取方法 | 第18-19页 |
1.4 热障涂层热冲击性能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及工作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涂层建模方法及介质传热的数学理论 | 第22-31页 |
2.1 热障涂层介质重构 | 第22-26页 |
2.1.1 涂层介质的数值构造方法 | 第22-23页 |
2.1.2 典型涂层介质的数值构造过程 | 第23-24页 |
2.1.3 涂层介质的真实结构识别方法 | 第24-25页 |
2.1.4 典型涂层介质的真实结构识别过程 | 第25-26页 |
2.2 基于涂层微结构传热计算的有限差分法 | 第26-27页 |
2.3 基于涂层系统热应力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涂层微结构的构造及传热分析模型建立 | 第31-44页 |
3.1 涂层数值结构模型构造及可靠性验证 | 第31-38页 |
3.1.1 不同孔隙率下的结构模型 | 第32-33页 |
3.1.2 不同孔隙粗细的结构模型 | 第33-34页 |
3.1.3 不同孔隙大小的结构模型 | 第34-35页 |
3.1.4 不同孔隙方向的结构模型 | 第35-37页 |
3.1.5 涂层数值结构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37-38页 |
3.2 涂层传热计算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 第38-43页 |
3.2.1 涂层传热数值模拟的有限差分模型 | 第39-41页 |
3.2.2 涂层传热的有限差分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涂层隔热性能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4-69页 |
4.1 数值模拟参数选取 | 第44-45页 |
4.2 涂层微结构对涂层系统传热过程的影响 | 第45-48页 |
4.2.1 涂层系统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45-47页 |
4.2.2 涂层系统传热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4.3 涂层温度对涂层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 涂层孔隙粗细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4.4.1 柱状结构涂层孔隙粗细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4.4.2 层状结构涂层孔隙粗细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5 涂层孔隙大小对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54-66页 |
4.5.1 柱状结构涂层孔隙大小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4.5.2 层状结构涂层孔隙大小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59-64页 |
4.5.3 均匀状结构涂层孔隙大小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4.6 涂层孔隙方向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涂层热冲击性能的有限元模拟 | 第69-80页 |
5.1 涂层系统简化模型建立 | 第69页 |
5.2 模型网格划分及载荷加载 | 第69-71页 |
5.3 涂层热冲击性能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1-79页 |
5.3.1 典型涂层内部温度场及热应力分布 | 第71-75页 |
5.3.2 基体的材质对涂层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3 陶瓷层厚度对涂层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80-8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