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外音字的音义演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4.1《汉语大字典》注音研究 | 第9-11页 |
1.4.2《汉语大字典》引用古代韵书的研究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2-14页 |
2 《汉语大字典》的数字化整理 | 第14-18页 |
2.1《汉语大字典》 简介 | 第14页 |
2.2《汉语大字典》数字化处理 | 第14-16页 |
2.2.1 字符编码与新造字 | 第14-15页 |
2.2.2 建立新造字库 | 第15-16页 |
2.3 电子表格的整理和完善 | 第16-17页 |
2.3.1《汉语大字典》电子表格的完善 | 第16-17页 |
2.3.2《广韵》外音字表的数据匹配 | 第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广韵》外音字的统计及取材分析 | 第18-22页 |
3.1《广韵》外音字的统计 | 第18-19页 |
3.2 外音字各个时期语音统计——以人部为例 | 第19-20页 |
3.3 本文所选韵书的音韵学地位及价值 | 第20-2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4《广韵》外音字语音演变分析(以人部字为例) | 第22-53页 |
4.1《广韵》外音见于现代语音的分析 | 第22-37页 |
4.1.1 误写而产生的《广韵》外音 | 第22-24页 |
4.1.2 与某字同而产生《广韵》外音 | 第24-28页 |
4.1.3 声韵系统变化而产生的《广韵》外音 | 第28-29页 |
4.1.4 字形联系而产生《广韵》外音 | 第29-33页 |
4.1.5 外来语影响产生《广韵》外音 | 第33-34页 |
4.1.6 特定用法产生《广韵》外音 | 第34-35页 |
4.1.7 方言影响产生《广韵》外音 | 第35-37页 |
4.2《广韵》外音不见于现代语音的分析 | 第37-47页 |
4.2.1 外音与某字音义同 | 第37-44页 |
4.2.2 外音为临时借用 | 第44-45页 |
4.2.3 外音所表释义消失 | 第45-47页 |
4.3《广韵》音消失原因分析 | 第47-50页 |
4.3.1 语音因释义不再现代使用而消失 | 第47-49页 |
4.3.2 语音因与某字同而消失 | 第49页 |
4.3.3 语音随音切之误而消失 | 第49-50页 |
4.3.4 语音因表示事物名称改变而消失 | 第50页 |
4.4 人部《广韵》外音字音义演变特点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余论 | 第53-56页 |
5.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3-54页 |
5.2 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人部外音字音义发展轨迹简表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