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数值模拟的广东省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排放源清单法第15-16页
        1.2.2 受体模型第16-17页
        1.2.3 数值模拟第17-19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1 研究目标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0页
    1.5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第20-23页
        1.5.1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2 论文结构第21-23页
第2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23-46页
    2.1 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平台第23-28页
        2.1.1 研究区域设置第23-25页
        2.1.2 CAMx空气质量模型第25-26页
        2.1.3 WRF中尺度气象模型第26-27页
        2.1.4 SMOKE排放源清单处理模型第27-28页
    2.2 排放源清单第28-32页
        2.2.1 人为源排放清单第28-31页
        2.2.2 天然源排放清单第31-32页
    2.3 空气质量与气象监测数据第32-33页
    2.4 PM_(2.5) 来源解析方法第33-37页
        2.4.1 PSAT细颗粒物来源识别技术第33-35页
        2.4.2 排放源类别和区域设置第35-37页
    2.5 模拟平台验证第37-44页
        2.5.1 验证与评估方法第37-38页
        2.5.2 气象模拟效果评估第38-40页
        2.5.3 空气质量模拟效果评估第40-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第46-56页
    3.1 广东省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第46-48页
        3.1.1 本地排放源贡献分析第46-47页
        3.1.2 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第47-48页
    3.2 分地区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第48-50页
        3.2.1 排放源贡献第48-49页
        3.2.2 区域输送贡献第49-50页
    3.3 分城市细颗粒物排放源贡献分析第50-52页
    3.4 特征站点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第52-54页
        3.4.1 排放源贡献分析第52-53页
        3.4.2 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第53-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排放源变化对广东省细颗粒物来源的影响第56-63页
    4.1 空气质量模拟效果评估第56-57页
    4.2 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特征分析第57-60页
        4.2.1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第57-58页
        4.2.2 珠三角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第58-59页
        4.2.3 非珠三角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第59-60页
    4.3 排放源贡献率变化特征分析第60-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细颗粒物超区域输送评估第63-67页
    5.1 超区域输送贡献率验证第63-64页
    5.2 背景场模拟效果评估第64-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67-70页
    · 主要结论第67-68页
    · 下一步工作建议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表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市主要湖泊的水质与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下一篇:ZnCdO薄膜及ZnCdO/ZnO异质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