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基于纳米材料的荧光探针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15-20页 |
1.1.1 多肽纳米材料 | 第15-18页 |
1.1.2 聚合物纳米材料 | 第18-19页 |
1.1.3 其他无机荧光纳米材料探针 | 第19-20页 |
1.2 基于核酸的荧光探针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20-27页 |
1.2.1 杂交探针 | 第20-21页 |
1.2.2 适配体探针 | 第21-23页 |
1.2.3 核酸分子放大技术 | 第23-27页 |
1.3 有机分子荧光探针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1.3.1 用于生物硫醇的成像分析 | 第27-28页 |
1.3.2 用于活性氧(ROS)与活性氮(RNS)的成像分析 | 第28-29页 |
1.3.3 用于荧光成像金属离子 | 第29-30页 |
1.4 本研究论文的工作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酶可激活式自组装多肽纳米线探针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和荧光成像 | 第32-46页 |
2.1 前言 | 第32-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试剂 | 第33页 |
2.2.2 多肽纳米线探针的制备及表征 | 第33-34页 |
2.2.3 多肽纳米线的体外酶切分析 | 第34-35页 |
2.2.4 细胞培养及荧光成像 | 第35页 |
2.2.5 多肽纳米线的毒性和溶血实验分析 | 第35-36页 |
2.2.6 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2.3.1 实验设计原理 | 第36-37页 |
2.3.2 多肽纳米线的表征 | 第37-39页 |
2.3.3 多肽纳米线的体外酶切分析 | 第39-41页 |
2.3.4 多肽纳米线选择性靶向肿瘤细胞的荧光成像 | 第41-43页 |
2.3.5 多肽纳米线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和溶血实验研究 | 第43-44页 |
2.3.6 动物体内抗肿瘤疗效研究 | 第44-45页 |
2.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基于连接介导的支化杂交链式反应用于单个细胞中单分子mRNA突变的原位成像检测 | 第46-63页 |
3.1 前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52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7-49页 |
3.2.2 体外验证连接酶介导点突变的识别 | 第49页 |
3.2.3 体外bHCR的验证 | 第49页 |
3.2.4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第49页 |
3.2.5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第49-50页 |
3.2.6 细胞培养与固定 | 第50页 |
3.2.7 ligation-bHCR FISH分析用于KRAS mRNA突变检测 | 第50-51页 |
3.2.8 共聚焦荧光成像分析 | 第51页 |
3.2.9 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检测KRAS mRNA | 第51页 |
3.2.10 ligation-bHCR FISH的控制实验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2页 |
3.3.1 实验设计原理 | 第52-53页 |
3.3.2 ligation-bHCR的体外验证 | 第53-57页 |
3.3.3 ligation-bHCR原位成像突变的mRNA | 第57-62页 |
3.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基于支化杂交链式反应用于单个细胞中单分子microRNA的原位成像检测 | 第63-74页 |
4.1 前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8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4-65页 |
4.2.2 体外bHCR产物的制备 | 第65页 |
4.2.3 电泳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分析 | 第65-66页 |
4.2.4 细胞培养与固定 | 第66页 |
4.2.5 miR-21原位成像 | 第66-67页 |
4.2.6 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 | 第67页 |
4.2.7 控制实验 | 第67-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3页 |
4.3.1 实验设计原理 | 第68页 |
4.3.2 实验原理的验证 | 第68-70页 |
4.3.3 肿瘤细胞中miR-21的原位荧光可视化检测 | 第70-73页 |
4.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基于聚合物纳米颗粒的比率荧光化学传感器用于活细胞中的pH成像 | 第74-88页 |
5.1 前言 | 第74-7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5.2.1 试剂 | 第75页 |
5.2.2 RFPNS的制备及表征 | 第75-76页 |
5.2.3 RFPNS在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荧光测定 | 第76页 |
5.2.4 RFPNS在不同pH值中的荧光可逆性 | 第76页 |
5.2.5 细胞活性检测 | 第76页 |
5.2.6 细胞成像 | 第76-7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7页 |
5.3.1 实验设计原理 | 第77-78页 |
5.3.2 RFPNS的表征 | 第78-79页 |
5.3.3 基于FRET比率检测缓冲溶液中的pH值 | 第79-84页 |
5.3.4 细胞内pH成像 | 第84-87页 |
5.4 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具有快速反应和大斯托克位移的激活式荧光探针用于次氯酸的活细胞成像 | 第88-99页 |
6.1 前言 | 第88-89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9-91页 |
6.2.1 试剂与仪器 | 第89页 |
6.2.2 ROS和RNS的制备 | 第89页 |
6.2.3 HPBD的制备 | 第89-90页 |
6.2.4 细胞的培养 | 第90页 |
6.2.5 细胞毒性实验 | 第90页 |
6.2.6 活细胞荧光成像 | 第90-91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1-97页 |
6.3.1 实验设计原理 | 第91页 |
6.3.2 探针HPBD,HPBD-1,HPBD-2对HOCl荧光响应对比 | 第91-92页 |
6.3.3 HPBD对HOCl响应的光物理性能研究 | 第92-96页 |
6.3.4 活细胞中HOCl的荧光成像分析 | 第96-97页 |
6.4 小结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2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