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4页 |
1.1 多取代烯烃合成与应用 | 第13-19页 |
1.1.1 多取代烯烃的应用 | 第13-14页 |
1.1.2 多取代烯烃的合成 | 第14-19页 |
1.2 碳-杂(S、Se、Te)键烯烃的构建及其应用 | 第19-32页 |
1.2.1 C-S键烯烃的构建 | 第19-21页 |
1.2.2 C-Se键烯烃的构建 | 第21-25页 |
1.2.3 C-Te键烯烃的构建 | 第25-29页 |
1.2.4 C-S、C-Se键烯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2.5 C-Te键烯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30-32页 |
1.3 选题思路和背景 | 第32-34页 |
第2章 CsOH催化端炔与ArSSAr/ArSeSeAr二元体系反应 | 第34-57页 |
2.1 前言 | 第34-3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2.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39-40页 |
2.2.2 底物适用性研究 | 第40-42页 |
2.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2.2.4 反应机理研究 | 第43-48页 |
2.2.5 (Z)-硒硫烯烃在多取代烯烃合成中的应用 | 第48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48-56页 |
2.3.1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2.3.2 分析方法 | 第49页 |
2.3.3 原料ArSeSeAr的合成 | 第49页 |
2.3.4 目标产物4a-4af的合成 | 第49页 |
2.3.5 化合物4a-4af的光谱数据 | 第49-56页 |
2.3.6 化合物6的制备 | 第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CsOH催化端炔与ArSSAr/ArTeTeAr二元体系反应 | 第57-67页 |
3.1 前言 | 第5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3.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57-58页 |
3.2.2 底物拓展 | 第58-60页 |
3.2.3 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60页 |
3.2.4 反应机理研究 | 第60-61页 |
3.2.5 (Z)-碲硫烯烃在多取代烯烃合成中的应用 | 第6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1-66页 |
3.3.1 实验试剂 | 第61页 |
3.3.2 分析方法 | 第61页 |
3.3.3 主要原料ArTeTeAr的合成 | 第61-62页 |
3.3.4 目标产物11a-11r的合成及其光谱数据(以11a合成为例) | 第62-65页 |
3.3.5 化合物13的合成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镍催化C_(sp2)-S键选择性断裂及其在多取代烯烃合成中的应用 | 第67-91页 |
4.1 前言 | 第67-7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0-79页 |
4.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70-72页 |
4.2.2 底物适用性研究 | 第72-74页 |
4.2.3 产物结构表征 | 第74-75页 |
4.2.4 反应机理研究 | 第75-79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79-90页 |
4.3.1 实验试剂 | 第79页 |
4.3.2 分析方法 | 第79页 |
4.3.3 主要原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数据 | 第79-82页 |
4.3.4 目标产物13a-13s的合成及其光谱数据 | 第82-86页 |
4.3.5 目标产物13t-13ac的合成及其光谱数据 | 第86-89页 |
4.3.6 (Z)-他莫昔芬的合成 | 第89-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镍催化格氏试剂与二芳基乙炔偶联反应制备四取代萘 | 第91-100页 |
5.1 前言 | 第91-95页 |
5.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95-97页 |
5.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95-96页 |
5.2.2 底物适用性研究 | 第96-97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97-99页 |
5.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97页 |
5.3.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97页 |
5.3.3 目标产物19a-19j的合成及其光谱数据 | 第97-9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7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7-129页 |
附录B 部分产物的NMR谱图 | 第129-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