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沥青路面基层结构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级配碎石过渡层防止反射裂缝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数值计算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级配碎石传荷分析计算理论 | 第17-28页 |
2.1 离散元方法的基本思想 | 第17-18页 |
2.2 离散元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18-19页 |
2.3 离散元方法的计算原理 | 第19-23页 |
2.3.1 力和位移的关系 | 第19-21页 |
2.3.2 运动方程 | 第21-22页 |
2.3.3 边界条件 | 第22页 |
2.3.4 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22-23页 |
2.4 PFC中的接触本构模型 | 第23-28页 |
2.4.1 接触刚度模型 | 第23-24页 |
2.4.2 接触滑动模型 | 第24-25页 |
2.4.3 接触连接模型 | 第25-28页 |
第3章 级配碎石荷载响应的虚拟试验分析 | 第28-43页 |
3.1 PFC3D三轴模型 | 第28-34页 |
3.1.1 虚拟试验模型的数值集成方法 | 第29-32页 |
3.1.2 模型细观参数的标定 | 第32-33页 |
3.1.3 模型试验加载过程 | 第33-34页 |
3.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3.2.1 不同应力状态对偏应力峰值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松散介质的非线性与非弹性性质 | 第35-36页 |
3.2.3 级配对回弹模量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 级配碎石非线性回弹模量模型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倒装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 第43-68页 |
4.1 Kenlayer计算程序基本原理 | 第43-50页 |
4.1.1 基本方程 | 第43-46页 |
4.1.2 Kenlayer的边界和连续条件 | 第46-47页 |
4.1.3 本构关系 | 第47页 |
4.1.4 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4.1.5 非线性层的应力点 | 第48-50页 |
4.2 级配碎石力学模型与基本参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 倒装结构敏感性分析 | 第51-66页 |
4.3.1 碎石层计算点位的确定 | 第51-53页 |
4.3.2 不同计算模型对结构计算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3 级配碎石层厚度变化对设计指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4 下面层厚度变化对设计指标的影响 | 第56页 |
4.3.5 倒装结构与原半刚性基层结构对比 | 第56-57页 |
4.3.6 各指标影响因素敏感性综合分析 | 第57-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倒装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施工艺 | 第68-74页 |
5.1 遂广高速公路试验路工程 | 第68-69页 |
5.1.1 试验路工程简介 | 第68页 |
5.1.2 试验路工程设计 | 第68-69页 |
5.2 级配碎石施工流程 | 第69-72页 |
5.2.1 级配碎石配料流程 | 第69-70页 |
5.2.2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运输 | 第70页 |
5.2.3 摊铺 | 第70-71页 |
5.2.4 级配碎石的碾压 | 第71-72页 |
5.3 质量检验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