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前言 | 第11-14页 |
| 1.1 选题的依据 | 第11页 |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4页 |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5页 |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 2.2.3 访谈法 | 第15页 |
| 2.2.4 实地调查法 | 第15页 |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15页 |
| 2.2.6 逻辑推理法 | 第15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5-34页 |
| 3.1 新“两基”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3.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概述 | 第16-18页 |
| 3.2.1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 | 第16-17页 |
| 3.2.2 丹寨县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 | 第17-18页 |
| 3.3 丹寨县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 第18-22页 |
| 3.3.1 体育教师年龄与性别现状 | 第18-19页 |
| 3.3.2 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状况 | 第19-21页 |
| 3.3.3 体育教师工作量现状 | 第21-22页 |
| 3.4 丹寨县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现状与分析 | 第22-27页 |
| 3.4.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情况 | 第22-23页 |
| 3.4.2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 第23-26页 |
| 3.4.2.1 教学内容的现状与分析 | 第23-24页 |
| 3.4.2.2 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情况 | 第24-26页 |
| 3.4.3 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开展情况 | 第26页 |
| 3.4.4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授课形式情况 | 第26-27页 |
| 3.5 丹寨县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7-30页 |
| 3.5.1 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开开展状况 | 第27-28页 |
| 3.5.2 全校性运动竞赛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28页 |
| 3.5.3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 第28-29页 |
| 3.5.4 课外运动队训练现状与分析 | 第29-30页 |
| 3.6 丹寨县小学体育教学评价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30-34页 |
| 3.6.1 丹寨县小学体育经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0-32页 |
| 3.6.1.1 学校体育经费的来源及投入情况 | 第30-32页 |
| 3.6.2 丹寨县小学场地设施与体育器材现状 | 第32-34页 |
| 4 结论 | 第34-38页 |
| 4.1 新“两基”验收后,丹寨县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 第34-35页 |
| 4.2 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依托推动全县体育教育的发展 | 第35页 |
| 4.3 体育经费不明确,影响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 第35-36页 |
| 4.4 现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单一、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 第36页 |
| 4.5 村级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乡镇及县城学校场地器材没有合理使用 | 第36-37页 |
| 4.6 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导致小学体育发展滞后 | 第37-38页 |
| 5 新“两基”后丹寨县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38-40页 |
| 5.1 加速发展全县经济,为体育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 第38页 |
| 5.2 借助万达集团帮扶东风,大力发展全县体育事业 | 第38-39页 |
| 5.3 进一步确立体育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教育观,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 第39页 |
| 5.4 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 第39页 |
| 5.5 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多种途径和方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的器材条件 | 第39-40页 |
| 5.6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地方特色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 第40页 |
| 6 总结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件 1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